山羊

沈华亢龙有悔看后清

发布时间:2022/8/17 14:31:19   
清代石青色八团彩云蓝龙金寿字纹龙褂

接上期文章,我们今天说说最后的一个龙纹特点。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清代龙纹插屏

中国玉器的发展,到清代进入巅峰时期。

这时,以宫廷玉器为代表的清代玉雕,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加工技术之高,装饰之华美,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从康熙时期开始,龙的身体又恢复了健壮和雄健的体态。

在瓷器的龙纹塑造上,可以看出龙身体的纹饰笔触绘制的十分生动,身体蜷曲,四肢舒展,体态雄健,生动灵活。龙纹的头部造型与明代的区别是更加细致而繁缛,脑上部的头骨隆起,看起来像一个肿瘤,下颚短而突出,与上颚相吻合,形成一个方形的面部,这是清代龙纹的一个特点。

清代的玉龙,头部与明代头发一束向上的斗笔状不同,清代龙纹的发毛丛生,根根竖起,头发在头顶呈放射披头散发状,没有什么规律;这也是清代龙纹的一大特点.

头型较明代略短,双目的眼型及排列如明代,以上下排列为多;龙眼多为虾米眼,比明代更为突出;清代的龙眉,腮部以锯齿状线纹处理(明嘉万时期出现,清代盛行);龙身躯短粗,雕琢笨拙;腿尾多为锯齿状,有的雕为一绺;

清乾隆时期,仿古风气盛行,可是在龙纹的绘制中仍有清代自己的风格。正面龙纹的造型明代已有,清代則将其拟人化,面部描绘得更加仔细,表情威严,龙身蟠立,四足伸张分饰左右两側,姿态集合历来龙纹特点,雄伟大气。

龙爪有三、四、五爪,但以四,五爪居多;龙爪是一爪在后四爪在前,雕琢不如明代的有力;尾部沿用明代,但较明式龙尾宽大。

此时还盛行仿古玉雕,由于过于讲究精工与规矩,造型与纹饰都显呆板。

清代龙纹有仿古代风格的龙,也有本时代风格的龙。清代龙纹头额宽阔饱满,龙角的距离宽,龙头比明代短,发型不规律,好像从头的四周长出,到处乱飞,用怒发冲冠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眼睛也是凸雕圆眼,做法同明代一样,但在乳钉四周又打磨,比明代细致;此外眉毛出现锯齿眉,而腮部也是用锯齿纹来表示的。

龙身的鳞纹更写实、更形象化了,尾部装饰种类繁多,有枫叶形、火焰形和锯齿形等,腿毛除了山羊胡子状,又出现了锯齿纹。

清代龙纹的描绘特点就是精雕细琢,到了清朝晚期,实际上从道光以后,这个时期的龙纹上下颚齐短而钝,看起来面部更加接近四方脸,繁琐的细部描绘,在龙纹的气势和精神上,与清代早期纳入历朝历代的龙纹雄伟气象相比,已经走入刻板和呆滞的状态,龙的整体状态,与清代早期的龙纹差距相当大,如同当时的国力,开始走人颓废和低迷的状态。

好了,这里用了六天的时间,在家里将各个时期龙纹的特点重新写作和修改一遍,借用了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卦名“乾为天”,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而“乾”字在甲骨文中也是“玉”字的主要构成,它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达顺利,端正适宜。阳刚开创,无所不利。

“乾为天”中的六个阶段,我借用过来分别形容六个时期的龙:潜龙勿用(新石器)、见龙在田(商周)、终日乾乾(战汉)、或跃在渊(唐宋)、飞龙在天(元明)、亢龙有悔(清代),今天是最后一篇。

我们可以将此喻为人生的六个阶段,即: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六个阶段中不断循环,谁能真正做到这几点,自然是完满而幸福,堪称完美!

清代双龙戏珠金盘

这也是我原来公众平台的文字,因为公众平台已经停止,很多的资料都被其他网站和个人转载和摘录,需要重新整理归纳,正好这次假期可以重新复习,补充了一些资料图片,上一期已经说明,因为涉及到正确知识传播,所有的图片来源于博物馆资料和中国玉器大全,北京首都博物馆书籍图片,对于个别人员的质疑,不做辩解,可以自行查阅原始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1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