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那束照亮绝壁藏村的光

发布时间:2022/12/28 0:59:27   
郑华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637837214505094&wfr=spider&for=pc

四川甘孜,雅江县河口镇山背后村,一个建在千年绝壁上的藏族村寨,绝壁下是湍急的雅砻江。

山背后村是甘孜州雅江县的深度贫困村,这里地形地貌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生活生产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山高路险,高寒缺氧,降雨量少,让这里除了青稞几乎不产任何农作物。村民们靠着每年夏天上山采松茸、挖虫草,步行10公里山路到县里去售卖,才能勉强维持生计。村里住着70多户人家,建档的贫困户就有15户。

这个距离广元市余公里的村庄,历经八二一厂五年来的对口帮扶和三任驻村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昔日苦寒的藏家小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已基本完成;水泥路通往每家每户,厨房里接上了自来水,电灯照亮了整洁的新家,农民夜校窗明几净,林间果木茁壮,坡上藏羊成群,大棚蔬菜、紫皮土豆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香饽饽”。年,山背后村民平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村民们脸上不见了独守空山的愁苦,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开山筑路只为“脱贫摘帽”

李小兵是厂里派出的首位驻村扶贫干部,年1月,他从广元初到山背后村。一段陡峭的灰土路覆盖着冰雪向大山深处延伸,没人带路,背着干粮和水,揣着镇上的介绍信,李小兵从河口镇出发,独自翻山越岭,足足跋涉了四个小时,终于来到这个建在绝壁上的小村庄,眼前的一切让他深切感受到村民们生活的艰难,找到村里的主任和支书后,他便正式“上岗”了。

适应高原生活充满了挑战。环境陌生,语言不通,宿舍里的藏床又硬又窄,高原缺氧反应让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还记得他的爱人来探亲,好不容易爬上他住的五楼,就因缺氧晕了过去,他的爱人不曾想,自己丈夫在电话里说的“这里一切都还好”,竟是如此的艰苦。

龙宝山绝壁是山背后村交通的天然障碍,受道路交通制约,村里的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在镇党委、扶贫办和交通局的支持下,李小兵发挥在厂里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党员带头、发动群众,挑选善于危崖作业的林业工程处施工队,协调10余台机械设备,投入到公路建设中。为了在冰雪季来临前完成施工,李小兵几乎天天都蹲守在工程现场,经过多天的共同努力,一条长7.8公里的通村硬化路,横穿千年绝壁,彻底改变了村子延续千年的人背马驮、闭塞落后的状态,为村里实现脱贫奔康打下了基础,也让乡亲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小个子驻村干部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

路通了,他又把精力放在困难群众的“钱袋子”里。李小兵向厂里汇报了发展藏山羊养殖的想法,得到了企业领导的全力支持。

这一年,他把藏山羊牵回村里,养出了村里首个集体经济项目。村里的村民们普遍文化程度低,养殖经验不足,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建设和管理养殖场。李小兵就一手操办,从养殖场选址、注册资料准备到申报办理、资金落实,再到技术培训、项目管理……他亲力亲为,一趟趟奔波于村镇之间,而“跑断腿、磨破嘴”的付出,换来了山背后村历史上首个集体经济实体的诞生。在厂里的帮助下,村里养殖的藏山羊连续四年实现出栏销售,销售额达到40余万元。

时光飞逝,年底,当李小兵背起行囊,回望那个渐行渐远的村寨,它已俨然今非昔比。昔日穷困不堪的村寨,奋力撕去它贫困的标签,焕发着新的生机,在厚实的大山中升腾开来。

苦口婆心劝出果蔬满园

“腾武你看,黄瓜叶子上长了黄斑点,这是光线被大叶子相互遮蔽造成的。我们在栽种幼苗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农技员小张在农民夜校课堂上讲过的行距和株距标准进行种植,这样才能保证每株黄瓜的光照,如果栽种过密不利于透光,会影响植株生长。”站在大棚里交谈的王利明,面庞黝黑,声音略带嘶哑,越发像一个康巴汉子。

这片蔬菜大棚象征着贫困户腾武的新生活,也凝结着王利明太多的心血。

年底,王利明接过李小兵肩上的扶贫重任,成为第二任驻村干部。尽管村里有了藏山羊养殖产业,但是村里还没有蔬菜种植业,镇上鲜有本地蔬菜销售,而村民们几乎全靠捡拾松茸、虫草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他心想着如果能在这高海拔地区种出蔬菜来,不仅可以解决村民吃菜问题,还可以帮助增收。可思想保守的乡亲们疑虑重重,15户贫困户没一家愿意“吃螃蟹”,着实让王利明头疼。思来想去,他决定通过厂里联系广元市的大棚种植基地和土特产生产企业,带着乡亲们走出大山见世面。几天的时间,乡亲们亲眼目睹了大棚蔬菜、菌菇种植,通过农业技师的讲述,亲身感受蔬菜种植产业的成效,这才吃下了“定心丸”。

经过三易其稿的比价选型,特别订制的保暖阳光大棚终于运到了雅江县,可超长的货车只能开到山下。王利明带着村民们人拉肩扛、农用车转运,整整花了11个小时,把堆得小山似的钢材、大棚膜和加厚帆布运进8公里外的村里,他自己累得腰酸背疼,工装被汗渍染成了“迷彩服”。

大棚搭好了,他又手把手带领村民种上了黄瓜、豇豆、辣椒、西红柿等7个品种的有机蔬菜,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翻地、施肥、浇水、除草,终使得大棚种植示范成功。种植大棚蔬菜的贫困户腾武,也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土豆一直是藏区的传统种植作物,但当地土地贫瘠,加上土豆品种不好,产量低、效益差。通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王利明选购了一批既适合高寒地区种植又经济效益好的紫皮土豆种子,又是一番上大课、“开小灶”,直到走家入户、苦口婆心地说服村民种植紫皮土豆,五千斤紫皮土豆种子发到了45户藏民家里,他督促着种下了地、施上了肥、叮嘱好加强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紫皮土豆种下的第一年就增产30%,户均增收三到四千元。

两年驻村扶贫,让原本白皙精壮的王利明变得又黑又瘦,额头上也平添了些许皱纹。“王利明叔叔来啦!王利明叔叔来啦!”纯真的康巴小男孩欢快的呼喊声,饱含着藏家儿女对“王书记”的深深依恋......

擘画蓝图助力奔康致富

“我在这村子里住了一辈子,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这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多亏了八二一厂的好领导,多亏了厂里派来的三位好干部啊!”年近八旬的老党员赵友生拉着厂里派来的第三任驻村干部谢国树的双手,激动地说道。

年8月,得知公司选派的四川省雅江县山背后村驻村干部即将期满轮换,谢国树第一时间就向公司党委递交了驻村扶贫申请,同年11月,他背上行李,踏上了扶贫之路。

年底,期待已久的雅江县红龙光伏扶贫电站竣工并网发电了,这使得谢国树激动不已。这座电站是由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牵头援建,雅江县17个贫困村入股,总投资余万元的朝阳产业,山背后村在八二一厂和雅江县的支持下,以60万元入股,成为雅江县最大的股东,电站的分红将持续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左右的纯收入,这也为集体经济产业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刚刚上任,但在谢国树的心里已经有了新想法。这一次,他瞄准了花椒树。为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的根本脱贫,他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村民种植技能等因素,考虑到花椒抗旱且管理简单、经济价值高、易存活、销路好等特点,提出种植百亩花椒园的建议,得到了厂里和当地政府、农牧局的肯定和支持。

今年年初,谢国树带领村民,试验性开垦荒地、撂荒土地20亩,种植花椒株。为防止野生动物破坏花椒树,他积极采购了一批防护网,带领着村民完成了安装,还特意邀请甘孜州农科所专家到花椒园进行技术指导,他和乡亲们一同学习种植技术,浇水、施肥,精心照料。高原上的初夏,是冰雪和艳阳交替的季节,站在村口,望着花椒园长势良好,花椒树绿叶茵茵,成活率达到80%,谢国树忐忑的心终于落了地。

“年,我们还计划实施‘乡村光亮工程’、建设灌溉工程……”谈到下一步工作,谢国树胸有成竹地说道。

五载春秋,让八二一和山背后村结下深厚情谊。从此,广元女皇故里、雅江悬崖江城,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却依然“近在咫尺”。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八二一人肩负着精准扶贫的使命来到这里,参与到绝壁藏村脱贫致富的奋斗中。未来可期,站在美丽的雪域高原上,驻村扶贫干部脚上沾满了泥土,背上浸染着汗水,心中沉淀着真情,望着这个正呈现一派生机勃勃发展景象的村庄,他们信心满满,充满力量……

作者:何秋容

责编:连敏

审校:郑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6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