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生活环境 >> 匠心如玉砥砺前行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
-06-:27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罗定阳叶长一
虞金顺大师在工作室雕刻。图片由虞金顺大师工作室提供
他38岁成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48岁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曾是第十三次浙江省党代表、温州市两届人大代表;他还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津贴……“我很满足,党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感到十分光荣。现在我只想多为社会做点贡献,也是对党表达的感恩之情。”他就是虞金顺先生。
近日,虞金顺先生受邀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大讲堂,为该院学生作题为《黄杨木雕的传承与创新》讲座。现场,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我是学设计的,刚才听了虞老师的讲座,感觉他的创作思路让我启发很大。”“虞老师的这种创新和敬业精神让我十分敬佩,并值得每个同学学习。”
5年创作50件作品
在虞金顺大师的工作室里,摆设古朴、简单,满屋飘香,几个房间里都是不同题材的虞大师作品。“这些都是近两年来我个人创作的新作品,你看这件,从构思到打磨,再到创作,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当记者停在一件件作品前观赏时,虞金顺大师一脸慈祥地介绍起来。
在业界,虞金顺先生是有名的勤奋者和开拓者。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在工艺美术的创作路上,虞金顺先生就是这么做的。几十年来,执着学习、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年11月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一名老党员,虞金顺先生突然想到:能否以乐清黄杨木雕作品的形式,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个概念?为此,他开始苦苦思索,创作时也不忘停下来想想。思考了二十多天时间,一天,虞金顺又在思考这个问题时,突然想到,中国梦所包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每一个人的梦,而这个梦的实现,需要有千万只有力的手臂托起!那么,以什么代表中国呢?他想到了长江、长城……对了,用长城来代表中国最恰当不过!那么,如何体现梦想呢?虞金顺大师又想,有8只和平鸽自由地飞翔,也是好的寓意。既然有梦,自然表示未竟之事,未来所盼。于是他在长城上空,刻了一面招展的大旗,象征着中国的红旗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名代表美好未来的妙龄少女,正将自己的头偎依于红旗之上……就这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联想与启迪。他全身心投入到该主题的创作中。从原材料找寻到画稿,再到创作,他围绕主题,一发而不可收,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全套系列作品。《幸福之水》《追梦》《奔腾草原》《丰收的喜悦》,该套作品共50件,历时5年时间。5年里,虞金顺大师每天一大早起床走进工作室,埋头接着创作。5年里,除了外出开会,他推掉了所有应酬,把全部的时间用在创作上。“这是一件体现‘五水共治’之后出成果的作品。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为了改善河水,他们深入基层,走在一线,与老百姓、技术人员对话,他们对着图纸一边调研,一边抓河道整治,使原来的污水变为了清水;你看,这鸭子都在河里嬉戏了。”虞金顺大师对着作品娓娓道来,画面生动,加上他的描述,记者眼前似乎就呈现着那个动人的现实场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套作品完成后,在乐清艺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专家认为,用乐清黄杨木雕成功表现“中国梦”这样一个宏大而抽象的主题,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其实,像《中国梦》这样的大型主旋律作品,对虞金顺大师来说并非第一次。年北京奥运会前,他精心创造的大型乐清黄杨木雕作品《中国·东方情韵》,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七仙女下凡的故事。七位仙女,笙箫歌舞,踏祥云冉冉而降,把美好祝愿撒向人间。其中还有八只和平鸽暗喻年8月8日中国奥运日。整件作品情韵相融,飘逸生动,象征着中国这个古老东方国度国运昌盛、和谐永远。虞金顺大师说,这件作品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他还笑着透露,人生应是追梦的过程,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是我们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将投入精力,为工艺美术的事业永远做追梦人。到时肯定又会让业界朋友一个更大的惊喜。
木雕作品《思念》。图片由虞金顺大师工作室提供
步入艺术人生
虞金顺受父亲(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虞明华)熏陶进入了乐清黄杨木雕厂,从此,一生便与乐清黄杨木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徒期间,他经常看到一批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就摆在眼前,他就悄悄地在厂里对着大师的作品细细观察,然后拿着泥巴静静地蹲在地上开始模仿;一件完成了,他再模仿第二件。就一样,一个人乐此不疲,把能模仿的作品,全部来一次。虞金顺大师说,除了上班,没有其他的娱乐,他如同一块海绵,只要能找到可以临摹的作品,就一刻不停地吸收艺术养分,美院带过来的雕塑头像、父亲带来泥稿让我一一临摹。
四年之后,虞金顺去部队当兵,暂时远离了黄杨木雕。但当他回到地方时,他记忆犹新,就是他部队复员回家的第二天,正遇到黄杨厂选作品赴喀麦隆展出。父亲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问他是否雕件作品看看,虞金顺拿起材料就埋头干起来。通过努力创作,一件《丰收舞》作品映入眼帘,父亲一边看一边笑。就这样,这件作品不但被选中送出国门并被收藏。从此,虞金顺又开始了黄杨木雕的创作。《乐人间》作品被选北京三十周年国庆献礼。《抗洪之歌》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亲自选送在北京人民民族文化宫六十周年国庆展览。通过部队的历练,虞金顺在黄杨木雕的创作路上似乎多了创新的灵感,并能在题材选择上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完善自我。
师徒均为“国大师”
“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他总是默默地工作,为人十分低调。他在全力传授技艺给我们的同时,还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虞金顺的徒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尧辉提起老师虞金顺十分敬佩,他说:“当初我们学艺时要到老师家里,每天早上七点去,老师已早早在工作了。老师的勤奋敬业精神,让每一位徒弟都打心眼里尊重。”
师徒都是中国级工艺美术大师,这在同行中也很少见的。吴尧辉说,虞老师生活非常严谨,我跟他学艺时,当时都是手工的,没有机器,但大家都十分努力。他生活十分有规律,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开始创作都像钟表一样准时。他常对我们学徒说,雕刀一定要磨好,当时我们手中都有40多把刀,把把都磨得锋利。虞老师说,这样才不会耽误功夫;打光一定要自己打,才知道哪里刻得不对;泥塑打坯基本功一定要练,作品才会有规范。虽然学艺只有两年时间,但我们学会了这些好习惯后,受益终身。
让吴尧辉记忆犹新的是年,当时他们师徒一起参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会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在“春城”昆明举办。吴尧辉说,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专业类世博会,他们师徒同台进行了表演,国内外参观人数达到万人次。当时,师徒两人在云南一个多月时间,虞老师不但处处为别人着想,而且把好多机会让给年轻人。吴尧辉说,老师经常说,要让年轻人走出去,把更多的机会给年轻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吴尧辉还说,老师平时不习惯应酬,喜欢整天埋在自己的创作室里打量、琢磨材质,构思,创作;现如今,老师还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不断创新。虞老师所取得的成果,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作品弘扬新风尚
与乐清黄杨木雕界许多高手不同,虞金顺大师在继承古典题材的同时,更喜欢创作新时代风格题材,作品往往充满着阳光向上的气息。
如《葡萄熟了》,造型为葡萄架下一排结着累累果实的葡萄,维吾尔族祖孙二人庆祝丰收,留着山羊胡的爷爷单腿跪着拉起了心爱的都塔尔,孙女则欢快地旋转着,跳起了手鼓舞,长长的大辫子甩在了脑后……看着这丰收的喜悦场景,让观者似乎“走进了”美丽的葡萄架下。
在《幸福万年长》中,他让一对同样在丰收后的老夫妻盘腿坐在一起:堆成一堵墙一样的玉米垛前,老汉拉起了二胡,似乎应该是《信天游》,而他的老伴嘟起腮帮子吹起了唢呐,这是一幅怎样的夫拉妇随图呢。他们家的羊,似乎也沉醉在这悠扬甜蜜的乐曲中,将头偎依在女主人的腿上。幸福感让人从心底里慢慢升起,并弥漫开来。
同样主题的还有《鱼跃》《听涛》等,这些作品,都是虞金顺大师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取之于生活,又回归到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身为一名国大师,虞金顺更觉得自己要在艺术创新方面率先垂范。这几年他经常在思考并拓展木雕艺术的创新。作品《曹雪芹》是虞金顺大师的典型代表。他雕刻的晚年曹雪芹衣冠不整,一条稀疏的长辫子置于脑后,作家眉宇微皱,似有无限凄苦未曾排解,但左手拿着一本书稿,凝神注视,这种在愁苦中依然用功的神态,尤令人心生无限同情。虞金顺大师的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生动故事,他的作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历程,更诠释了一个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