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生活环境 >> 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讲述3项国家科学技术
「本文来源:中华泰山网」
在11月3日的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山东农业大学喜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学校园艺学院陈学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创建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荣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植保学院王金信教授参与完成的“粮食作为主要杂草抗药性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以及动科学院杨在宾教授参与完成的“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项目究竟突破了哪些科学技术?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益?具有怎样的科研价值?近日,记者对话山东农业大学3名专家教授,深入了解3项成果的研究脉络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陈学森:培育具有中国“芯”的红肉苹果
“我国苹果面积、产量均占世界50%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特色多样化品种严重不足,高类黄酮(红肉)苹果育种缺乏优异种质,育种周期长。”谈起此次获奖成果主要研究的课题,陈学森直言“我国苹果的种质资源是短板弱项,市场上也一直是洋品种唱主角”,于是从事苹果育种研究39年的陈学森下定决心要选育出具有“中国芯”的苹果品种。他与团队以高类黄酮(红肉与红皮)苹果为主线,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为重点,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在苹果资源育种及配套种植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从理论到技术、品种和产品的系统创新成果。
据陈学森介绍,团队在红肉苹果研究方面,明确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种,利用新疆红肉苹果与“红富士”杂交群体揭示苹果高类黄酮形成的分子机制,由此创制出高类黄酮苹果优异种质CSR6R6。他们又用CSR6R6与“嘎啦”“富士”等苹果品种为亲本,育成“幸”“福”“美”“满”等红肉苹果新品种(权)6个。这些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具有鲜食品质优良、类黄酮含量高、易着色、可免套袋等特点。在红肉苹果选育过程中,陈学森团队还发明出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使育种年限由传统方法20年缩短至15年。
陈学森及团队研究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获授权专利55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0项;审定新品种10个,获植物新品种(权)7项;近年来在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地推广,新增经济效益余亿元。“帮助农民增产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我一生的事业。未来我会继续为‘三农’事业服务,让团队研究出的新品种成为果农增收的‘致富果’。”陈学森说。
王金信:破除抗药性杂草植物对作物生产的威胁
抗药性杂草植物是全世界作物生产的重要威胁。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王金信教授参与完成的“粮食作物主要杂草抗药性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主要是针对我国粮食作物抗药性杂草蔓延迅速、抗药性机制和田间进化规律不明确、抗药性早期快速检测技术及抗药性治理技术缺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阐明了粮食作物田主要杂草抗药性机制,建立了杂草抗药性快速检测技术及我国首个杂草抗药性动态监测平台;发明了系列多靶标除草剂,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双唑草酮”,构建了抗药性杂草高效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增产、除草剂减量控害。
山东农业大学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王金信教授课题组先后主持完成了与该成果相关的6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子课题等1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经20年研究,课题组探明了我国小麦田8种主要杂草抗药性的发生动态和进化规律,阐明了杂草的抗药性机理,揭示了杂草抗药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了基于靶标位点抗性突变的早期抗药性快速检测技术,发掘杂草对除草剂代谢抗性标记基因7个,筛选出了多靶标除草剂组合,制定了小麦田抗药性杂草高效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并应用于麦田杂草的抗性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杨在宾:创作丛书助推畜牧业发展
据山东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杨在宾教授介绍,他参与完成的《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国家需要和行业需求,以普及科学养殖知识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目的,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标准化内涵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创作全过程,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了解,丛书于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和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策划创作,年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在年1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套丛书按主要畜禽分册编写,版面达余万字,原创照片(图片)余张,形成了一套畜牧养殖类原创科普系列丛书。其中的《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由杨在宾教授主编。“我们研究团队成员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从而充分掌握差异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篇章结构和技术内容。”杨在宾向记者介绍,团队成员付出艰辛努力,拍摄了大量张现场照片,绘制了大量卡通图片,构建了先进技术到科普应用再到创新研究的科普创作新模式。
目前,丛书已经入选全国畜牧总站“养殖书屋”用书,已累计出版发行10万余册,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多家企业、多个专业合作社、上万个养殖户中应用,以丛书关键技术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人数超过50万,惠及多个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贫困地区培育和壮大了以畜禽养殖为主的区域脱贫主导产业。丛书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畜禽生产现代化水平、规范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推了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