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文化合肥科技赋能合肥田野藏满智慧

发布时间:2023/9/25 15:48:34   

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内的一片试验田里,一垄垄茶树间的地沟还种植了鼠茅草。

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生长在种植床内。

丰乐镇的田地里,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

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里的智能联动温室大棚。

长丰县的合肥智慧农业谷,琳琅满目的智慧农业设备让人眼花缭乱。

瓜果蔬菜可视化检测试纸.

传统农业“撞上”现代科技,田间地头也有了大智慧。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种植”,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一键式智能操作”,随着一个个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给农业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和“智慧脑”,让希望的田野发生着深刻变革。气雾栽培、草莓天瀑、智慧茶园、配方施肥……在“科里科气”的合肥,田间也处处透着“科技范儿”,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书写着这座城的“农业智慧”。

雾耕种植为合肥人的“菜篮子”上新

蔬菜不用施肥,只要“喝”营养液,就能茁壮生长?这个刷新认知的“黑科技”,在肥东县桥头集镇真实应用,它还有个科技感满满的名字——雾耕。

桥头集镇的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有一个鸟巢形状的植物工厂,其内种植着生菜、黄瓜、西红柿、白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生机盎然。与众不同的是,这些蔬菜都没有生长在泥土中,而是“睡”在种植“床”里,其发达的根系深植其中,滋养于营养液中。

“这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将幼苗移栽到‘种植墙’或‘种植床’之后,喷雾装置会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每次喷洒时长约在一分钟左右。”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营养液由科研专家量身配制,包含了钙、铁等基本营养元素,还可根据蔬菜生长情况实时更改,保障生长需要、加强蔬菜口感。

更为环保的是,营养液还可以重复利用,“喷洒完剩余的部分,会通过回流管道,过滤、杀菌、消毒之后,再重新回到营养池中,实现了‘水肥灌溉一体化’。”上述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气雾栽培是妥妥的“绿色种植”,让蔬菜免受农药污染,重金属、大肠杆菌等也为“零残留”,“硝酸盐含量也很少,是土壤种植的十几分之一。”

更值一提的是,“雾耕”还缩短了蔬菜生长周期,同时大大提升了蔬菜产量。园区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以青菜为例,土壤种植一般要一个半月左右采收,而“雾耕”只要25~30天左右,可产量却提升了7~10倍,品质好、效益高。

这个主打科技的农业示范园,果然是随处可见的“科技范儿”,就连“植物工厂”的鸟巢状大棚顶部,也是“另有乾坤”的科技打造。“按照鸟巢的形状,我们让大棚顶部的四周自然凹下,这样可以有效地防风挡雪,告别了‘靠天收’的传统农业。不然,像这种体量、规模的连栋大棚,遇到暴雨天气毫无抵抗能力。”

“植物工厂”其实个温室大棚,遮阳网、正压通风、保温被等构建了智能化环控系统:夏天“触发”遮阳网,降低温度;冬天“发动”保温被,维持温暖。棚内还有个云端大屏,实时显示着各种蔬菜的种植时间、叶面温度、根域温度等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后端的“智慧平台”,就能轻松实现对大棚的智能控制,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

同处桥头集镇的另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有智能环控系统,还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等科技,只要提前在电脑上设定好水肥比例,即可自动开启“智能滴灌”。与依靠农民经验滴灌的传统耕种相比,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了精准化的农业施灌,不仅节水省肥还环保、高效。

此外,种植大棚内还装有高清摄像头,能将果蔬的生长、采摘和运输等全过程记录下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溯源。“现代科技的应用,带给农业最大的改变就是提质增效,为食品安全插上了科学的翅膀。”园区负责人感慨道。

“草莓天瀑”托起乡村致富新希望

无土栽培蔬菜觉得不可思议?那生长在“半空”的草莓,或许会更令你“颠覆认知”:长丰县“草莓小镇”核心区的草莓示范种植玻璃大棚内,草莓生长在“半空”中,雪白的花朵、鲜红的草莓、翠绿的叶片簇拥而抱,形成了一片美丽的“绿植空中长廊”。

“这叫做‘草莓天瀑’,是一种新型的草莓无土栽培种植技术,为了提质增效增产的创新科技。”种植基地技术人员介绍,按照传统的草莓种植方法,需要预留人工通行和管理的通道,土地浪费较多。而“草莓天瀑”,是让草莓生长于可被吊起的种植管道内,可大大延展草莓的种植空间。“通过手机APP,可以任意调控管道位置,交错升降到预设高度。”

更为重要的是,“草莓天瀑”其实是一套智能种植系统,还具有“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精准施灌”模块,与大棚内的排风扇、自动滴灌系统和补光系统等“智慧连接”,实现了温度、湿度、光照等自动化控制,让草莓大棚变成了一个大型的高科技“种植工厂”。“比如这个补光灯,在棚内温度不达标时会自动亮起,增加草莓的光照时长。还能杀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提升草莓坐果率。”技术人员介绍。

“草莓天瀑”还有多硬核?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证明:用于生产草莓,产量是传统方式的2倍以上;用于草莓苗繁育,产量可以提高10倍。此外,由于“草莓天瀑”生长空中,它还是观光体验、科普教育的绝佳场景。

而在长丰县草莓种植大户、全国劳动模范田峰的草莓园内,农业巡检机器人则成了草莓种植的AI专家。通过前期的数据收集、定位、建模,农业巡检机器人不仅可以监测、处理环境数据、草莓生长状况数据,还能自动识别病虫害、开展绿色防治。它还是个“壮劳力”,可以进行草莓采摘、草莓运输等,大大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草莓园还引进了智能化草莓包装设备,不但可以实现快速封装、打包、贴牌,还能使草莓保鲜期更长。“我们在打包时,按比例添加了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草莓就算放一两个星期也能新鲜如初,口感也不输刚采摘回来的时候。”田峰介绍。此外,他还为自己配了个“智慧助理”,不但可以了解草莓市场动态、学习种植方法,还能解决种植难题,“通过手机APP,只要上传一张草莓的图片,系统自动提示最可能发生的虫害问题,科学种植。”

长丰草莓产业互联网平台,则为草莓产业发展增添了“智慧大脑”。水湖镇5万亩、罗塘乡3万亩、左店乡2万亩……平台的后台终端,一张长丰县草莓“数字地图”清晰呈现,各乡镇草莓种植面积和占比、企业种植面积排名、草莓主要销往区域、辐射带动地区等数据,以图表和数据的形式清晰呈现。此外,各地草莓市场行情、近期草莓价格走势、病虫害动态走势等,平台也可以一键查询,做到草莓产业“心中有数”。

而在长丰“智慧农业谷”的数字草莓实验大棚,各种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的综合利用,则构建了涵盖“草莓数字化模型”“草莓生产智能管理”“草莓农残及污染物快检”“草莓低温等离子保鲜与自动封装”等在内的“数字草莓操作系统”,开启了红颜、皖香、白雪公主、天仙醉等长丰四大草莓品种的数字化生产。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化、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草莓小镇”,让一颗颗小小的草莓也充满了“大智慧”。

“智慧种植”让小小茶叶焕发生机

“省会出好茶,产地在庐江。”在庐江县,一片片小小的茶叶不仅激发出当地的“乡村活力”,更成为撬动“茶旅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

庐江县西部属于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东汉年间就是产茶胜地。唐代陆羽《茶经》引《桐君录》云:“酉阳、武昌、庐江,昔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可见在那时,作为“安徽茶”的发源地之一,庐江茶叶就已闻名天下,并作为贡茶。古时,汤池镇、万山镇、柯坦镇一带,更密布着多家的茶行、茶铺等,贸易兴隆。

“好”,或许是庐江茶叶生来自有的“基因”,但随着时代发展又多了科技赋能,让茶叶品质达到了天然难以企及的高度。从年,庐江引入“繁殖无性系良种”至今从未间断,已培育出“白云春毫”“潜川好茗”“高山春毫”等知名好茶。而今,庐江各处的茶园里,科技更是无处不在、无“奇”不有。

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一个占地约30亩的舒茶早标准化茶园内,郁郁葱葱的茶树迸发着勃勃的生机。茶树旁种植着低低矮矮的玉米,它们的存在为了给茶树遮阳,从而提升茶叶品质、产量。令人不解的是,一垄垄茶树间的地沟还长满了“杂草”,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也是遵循科学刻意种植的益草——鼠茅草,这种草看起来茂密实则根系浅,既不会与茶树争抢养分,又能起到保持水土、抑制杂草、降低低温的作用。

置身茶园,呵护茶树生长的不仅有鼠茅草,还有一条条长长的黑色防草地膜,也能起到透气、透水、保墒的作用,这也是为了“保品质”实验多次后的科学选择。此外,在茶树栽种之前,科研人员还下挖了70厘米的沟槽,撒上有机肥,提升茶叶品质……种种科学种植手段,让生长于此的茶叶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除此之外,园区内还有不少农业领域的“黑科技”,虫情图像自动信息采集测报灯就是其中一款利器。其集害虫诱捕和拍照、环境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于一体,实现了害虫的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检测、虫害预警,以及防治指导的自动化、智能化,对于科学防范病虫害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在汤池镇的高山优质茶园,同样是来自安农大的茶学专家们,为茶树生长打造了健康生态的环境。“按照50%林木+40%茶树+10%兰草的比例丰富自然植被,并在茶园里养殖白鹅和山羊,让它们在山上吃草,成为天然‘除草机’。”园区技术人员介绍,同时,茶园内还实现了以动物的排泄物为自然肥料,用天然的方式增加土壤养分。

更为先进的“智慧茶园”,也在合肥地区的茶园“落地开花”,搭载着先进技术的摄像头、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等,让园区有了“智慧大脑”和“敏锐感官”,小小数据即可精准“望,闻,问,切”。小至嫩芽、大至茶树,生长情况尽收眼底;病虫害防治,不用每天实时实地查看,手机APP就能一目了然;自动施肥、土壤和天气监控、温度湿度等,所有数据也都汇总在了APP上;轻点手指,运水麻烦、人力不够等浇水难题,也都迎刃而解……

一项项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进茶园、走进车间,小小茶叶因大大科技焕发新生。

以“田”为实验室还巢湖“一湖清澈”

丰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来了5个新“帮手”——太阳能灭虫灯,专克当地最常见的两种水稻虫害。在成方连片的大田应用,其单灯辐射面积可达到30亩,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定向”防治,除非是虫害的“大发生”年份,一般情况都不用再打药防治,可大幅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田间环境污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将前沿科技运用到田间地头,灭虫灯带来的绿色防治,是丰乐镇对“智慧农业”的探索和实践。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尤其是丰乐镇地处巢湖流域,更将“绿色农业”摆在了突出位置,用科技为绿色防治增添“智慧大脑”。从播种耕田到水肥管控、病虫防治,随着无人机、植保机器人等智能化农业设施的引入,无数传感器承担起了“绿色农业”的信息传输,小小电子屏支撑起了“绿色农业”的神经中枢……在丰乐镇,农业逐渐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样,一步步走向了自动化、智能化,也走向了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机器在田间跑、数据在后台飞,所有的智能设施都连接着‘数据链’,农药加了多少水、化肥用了多少量、对多少农田执行作业、各农田的作业情况等数据全‘一清二白’,让农业生产有源可循、有据可查,精准科学。”丰乐镇农办主任孙永超介绍,相比农户自防的“见虫打药”,依托先进技术的绿色防控更科学、精准,大幅节约成本、提升粮食品质。

在巢湖流域,传承数千年的种田施肥也有了“大智慧”,轻点手机即可实现“量身定制”的配方施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7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