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古代的中国人外国人为啥都以留胡子为美

发布时间:2023/1/22 22:56:40   

导语:

在古代,一个男人要是没有胡子,都不好意思出门,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胡子是一个男人的雄性标志,更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在古代,甚至有胡子不白不能做丞相的说法。

古代的中国、外国都是以大胡子为美

古代的中国人以“美髯公”为潮流,在古代的欧洲同样也以胡子拉碴为美!

甚至在12世纪的法国,因为胡子还爆发了一场长达年的战争!

胡子的魅力如此之大,让我们当下天天刮胡子的男人,情何以堪?

人们不禁要问,古人为什么如此钟情大胡子?

古代以有胡子为美

先秦时代就有了男人留胡子的传统。

在《孝经·开宗明义》中有这样的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头发、胡子甚至指甲都是父母给的,那是“气血之余”,不能随便就剪掉、损伤,剪掉它就是不孝。

久而久之,留胡子就成为一种时尚!

关羽年迈,但胡子却生长茂密

谁的胡子长、生长茂密且有光泽就说明这个人的气血充盈,身体强壮。

晚清名臣曾国藩也曾说过:“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而眉主早成,须主晚运。”

意思是说,一个人年轻时要看眉宇之间有没有英气,到了中老年就得看胡子是否浓密,如果胡子稀疏那这个人身体不能好,运气也好不到哪去。

留胡子在古代相当讲究,比如上唇的叫“髭”,最典型的就是八字胡。

下唇边的的叫“粜”,

下巴上长出的胡须叫做“襞”,常见的是山羊胡。

两边的叫做“髯”。蜷曲的叫“虬髯”。

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来看,那时候的人就懂得用胡子来打扮自己了,修剪出各种造型。

如今的人们以各类头型评论帅气度,古代则以胡子形状论美丑。

赵匡胤的八字胡很有潮流范

八字胡应该是古代中青年的最爱,偏时尚、前卫。

八字胡倔强地两边一分,胡子末端要么低垂扮酷,要么弯曲上扬显霸气。

很多画像上,宋太祖赵匡胤留的胡子就是典型的八字胡,霸气外露的胡子,一看就是帝王气质。

近代的欧洲人也酷爱八字胡,比如一些老照片中,我们看到的八国联军的士兵中很多就留着这样的胡子。

除了八字胡,古代人最爱的胡型还是大长胡子!

刘邦应该算是第一“美髯公”了。

《史记·高祖本纪》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邦鼻梁十分挺拔,脖子很长像龙一样,还长着一脸漂亮的大胡子。

“美髯公”,气血旺!刘邦的身体很好,要不是出了意外,刘邦的寿命不止于62岁。

另一位有名的美髯公当属赫赫有名的关羽。

据说关云长身长有九尺,胡子就有二尺长。古代的二尺相当于现在的一尺四寸,真的是一副好胡须。

关羽孔武有力,体格强壮,胡须自然光亮、顺滑且生长旺盛。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因为胡子长得好才跻身美男子行列的,他被称为“髭龙”或者“髭圣”。

《酉阳杂俎·卷一·忠志》里面曾经记载: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

意思是说李世民的胡子不但茂盛,还极其富有韧性。李世民曾经用自己的胡子当弓弦来表演射箭。

真是霸气到脑洞大开。

古代人对胡子如此热爱,他们护理起胡子来,方法也是比较讲究的。

关羽护理胡子的方法令人咂舌,他喜欢用掺了皂角粉的纱布来包裹胡子。

史书上记载,关羽曾说: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少皂纱囊囊之,恐其断也。

关羽用含有皂角粉的纱布包裹胡子,目的是防止断须。

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张华,则喜欢用丝线缠绕胡子,以保持胡须顺溜,他还在书里专门写了怎么给胡子染颜色,胡子如何保养更光亮等等。

当下人流行将白头发染黑,古代最流行的则是将白胡子染黑。

张华染胡子的方法在唐宋时期十分流行。

唐朝诗人刘象在诗中就描写到染白胡子的桥段:“丝易染髭难染,墨翟当时合泣髭”。

古人对胡子格外看重,简直就是第二条生命。

古人不会轻易剃胡子,就连人死,都会把捐献胡子当做一件大心愿来完成。

南北朝的大诗人谢灵运被判处死前,特意把胡子刮了下来,捐给寺庙用作修饰佛像之用,其庄重程度如同现在的人们捐献人体器官一般。

大胡子是强者的象征

孙权的胡子是紫色的

在古代没有胡子你都没有安全感,胡子是强者的标志。

据说东吴的大将要出征前,都要跪求孙权,想摸摸他的紫胡子,似乎胡子里有无穷力量。

关羽每次出征前,也都要捋一捋胡子才出战,好像不摸胡子就打不了胜仗。

更为夸张的是曹操,在一次带着曹丕打胜仗回来,甚至兴奋地抓起曹丕的胡子称赞道:我的黄须儿真是厉害。

嘴边没毛,办事不牢!这句民间俗语也验证了一句话:胡子长得好才是硬道理。

北宋的寇准算是一代明相。

寇准可以说是少年得志,30岁就当上了参知政事,这相当于如今的国务院副总理。

寇准生得细皮嫩肉,天生胡子稀疏,这副架势一点也不像能镇住大场面的人。

当时的宋太宗虽然很赏识寇准的才干,但寇准却没有老成持重的气概,所以宋太宗在寇准的使用上一直投鼠忌器。

寇准得知内情后,特地吃起了偏方,不但胡子变得异常浓密,而且胡子还泛起了“奶奶灰”!

寇准一下子感觉老了十几岁。

宋太宗看了满脸胡子的寇准,连连点头,估计心里一定在说:“对,对,就是这个样!”

没多久,寇准扶正,当上了宰相。

如果说如今是看颜值的时代,那么古代绝对是看胡子的时代!

霸气的强者,必须有大胡子撑门面。

中国古代是这样,古代的外国也是一样。

在古代的外国人看来,胡子就是权力的象征,体现的是阳刚与力量。

古代的希腊,留起大胡子是成熟男性的象征。

中世纪的欧洲,大胡子甚至神圣不可侵犯,要是随便摸一个人的胡子是一种挑衅,可以一对一决斗的。

在古代的欧洲,大胡子是权力的象征

古代的欧洲也是视胡子如生命。

在12世纪的法国就发生了“胡子引发的战争”!

法国国王路易七世是一位“美髯公”,年,这位国王娶了一位“胡子控”——阿奎丹公爵的女儿埃拉诺。

埃拉诺的嫁妆是法国南部两个省的领土!嫁妆算是相当厚重,相当有排面儿!谁让埃拉诺非要嫁给胡子哥呢!

路易七世在新婚燕尔后就带着军队参加了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当时的欧洲贵族以参加十字军东征为荣,因为那才是一个爷们该干的事儿,威风凛凛的大胡子厮杀在战场上才叫有范儿。

可是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留大胡子是不现实的,不光滋生虱子不卫生,而且和敌人厮打起来,被揪住胡子就会很被动。

打仗时,大胡子是累赘

出于战争需要,路易七世刮掉了大胡子。打完仗,回家后,埃拉诺一看眼前这个嘴上没毛的家伙,这哪还是钢铁强者?

胡子哪去了,颜值哪去了?埃拉诺执意要求路易七世留起大胡子,可是这位国王的倔劲来了,就是不留胡子。

没招,心碎的埃拉诺选择离婚。埃拉诺觉得,没有胡子的男人就不是强者,这样的人嫁他何用!

埃拉诺非“美髯公”不嫁!年,她终于又找到了心仪的胡子哥——英国的安菇伯爵亨利。

这个就是后来继位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一上任就想要回媳妇当初给前任的嫁妆——两个省的土地。

路易七世心想,我媳妇都给你了,还想把嫁妆要回去,太欺负人了。

于是两国大打出手,战争持续了整整年,直到年法国收复了除加莱港以外英国占领的所有法国领土后,战争才宣布结束。

这场战争告诉后人:有胡子,你就是媳妇的硬汉英雄,没有了胡子,不光媳妇会离婚跑路,甚至国土都得被人“卷跑”。

论人生豪迈,有胡子可以纵横四海!有胡子甚至可以主宰世界沉浮。这就是古代的审美观。

在古代没胡子会被人瞧不起

燕王朱棣在北京时,曾经有算命先生告诉他:“须长即腹,当即位做天子。”

意思是你胡子长到肚子那么长,这是帝王之相。朱棣被说得心里泛起了荡漾,颊上飞出的两绺长胡子,不就是“龙髯”吗!

胡子给了朱棣敢于叫板建文帝朱允炆的底气,最终朱棣篡位得到了大明王朝的社稷。

你说胡子有多重要。

如果朱棣没有“龙髯”加持,估计他起兵造反也会一路忐忑吧。

有胡子牛,没胡子怂!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没胡子的人比较轻视。

影视剧中的武将不长胡子,这是违背史实的

当时的审美观是大胡子为大美,面白无须为大耻,除了当时社会对阳刚与武力的崇尚,还和宦官专权有关。

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朝末期,人们痛恨宦官到了极致。

汉朝末期,董卓进宫剿灭“十常侍”时,杀太监的标准只有一条:没胡子的一律处死。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中,男人都是留胡子的,只有太监才不留胡子。

没有胡子的宦官被人瞧不起

当时说谁没胡子,就是相当于骂人一般。

三国时期,刘备性格平和,有包容度,堪称“三国”里最佳老板,但就是这样一个仁厚的老板却因为有人说他没胡子,而杀了人家。

《三国志》中,就有刘备“先主无须”的说法。

按照史书中所说,刘备的下巴是没有胡子的,双耳垂肩,双手过膝,脸面光滑

这一形象与张飞、关羽相比,英雄之气明显是少了不少。

这一短处,谁也不敢拿出来说,但张裕却敢说。

张裕是刘璋的手下。

一次刘璋请刘备吃饭,张裕陪同。

酒席上,刘备没话找话,夸起了张裕胡子茂盛。

“我以前在涿县的时候,我家周围全是姓毛的人,东西南北全都是,我们涿县县令感叹,毛都绕涿住啊。”

涿与着发音很相近,刘备其实是说了一个冷笑话,夸耀张裕胡子浓密,绕着长。

可是张裕却不懂好赖!

他回了一句:“我有个朋友,以前在潞县当县令,后来去了涿县当县令,他每次回家,人家都叫他潞涿君。”

潞涿和露着谐音相近,这是在嘲笑刘备下巴不长胡子。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刘备被当众侮辱,岂能忍气吞声。

没过多久,张裕就被刘备杀掉了。《三国志》中记载,张裕是在集市上被当众斩杀的。

刘备的潜台词就是:谁要再说我不长胡子,就是这个下场。

没胡子,让人瞧不起!这件事在近代的张勋复辟中也有例证。

张勋复辟成功后,想举荐康有为当首席内阁大学士!

当时的瑾太妃当即给康有为否决了:“不行,大清朝从没有过没胡子的宰相!”

康有为的宰相梦就此破灭。

在古代,有胡子,光荣

可见,在古代社会,没胡子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

秦汉时期,没胡子甚至可以称之为奇耻大辱。

秦朝有三种耻辱刑与头发、胡子有关,分别是耐刑、完刑和髡刑。

国家通过剃犯人的胡须、头发来羞辱犯人。

耐刑,就是刮掉犯人的胡子!左边的“而”字古语中就是胡子的意思,“寸”字则是刑罚。“耐”的本真意思就是在胡子上用刑。

完刑就是剃去犯人的鬓毛胡须。

髡刑则是胡子、头发统统剃掉。

这三种刑罚的惩戒力度不是很高,但却是也高于劳役。

可见没胡子,在古代是多么羞耻的一件事。

结语:在古代,胡子就是人的第二生命,它是父母给的最好礼!不去剪掉它,代表着对父母的孝顺。

同时,胡须生长得茂盛、有活力代表一个人气血旺盛身体好,强壮,胡子又是强者的标志!

所以古代社会中,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崇尚“美髯公”!因为他们认为拥有了一副好胡须就是拥有了一个完美的人生,一个达人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0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