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中国古代男人是否随着年纪愈长胡子留得愈长

发布时间:2024/12/6 12:37:26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中国古代男子留胡子是一门学问,缺少胡须的人,容易遭到众人对其能力的轻视及鄙夷。整体说来,胡子分为胡与髭,一般留是嘴唇上部份,也就是髭。而下唇部分的胡通常是成熟男子才有的象征,一般说来大致在三十岁左右才蓄留。胡须虽随着年龄会越来越长,但其间也要修饰;不过胡须与头发不同,依生理学来说不可能一直不断成长,到某个长度时自然会断落,所以所谓长胡须的美髯公不是每个男子都能留,也要有先天条件才行。而年纪越大时,胡子越长是一种长者的形貌,会受到尊崇。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敬老的社会。以下的叙述,提供参考:清朝名将曾国藩曾说:「须眉男子,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可见在古代中国,男人是必需留胡须,而胡须也成为古代论相的重点之一。作家鲁迅有一篇考证文章《说胡须》上说:中国古代的胡子样式是两边向上翘起,只是在元、明之后才向下拖,而且那拖下的胡子还是蒙古式的,是受蒙古人所影响。例如宋朝(元朝之前)时的皇帝画像都是翘胡子的样式。不过,远在魏晋代男子以阴柔为美,是个美男如玉的年代。这个时期的美男有着三大爱好。第一是剃须,且剃须、敷粉及薰香,穿女人衣服,喜步态轻盈,这些女性化的审美突显出魏晋时期的男性对阴柔的崇尚。只是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到的情况。在中国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比较重留,故留胡须是一种孝道行为,同时也是是一种成熟沉稳的表征,中国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就是这个道理。如汉昭帝时有丞相叫蔡仪,因为无胡须,众臣对他就不尊重。而长大后的男子,兴留长胡子,称为「髯」,譬如画像里面的孔子、关公、唐太宗、苏东坡,近代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等。在中国古代,胡子是一种统称,又可分为须丶髭丶髯三个概念。口下为须(通「须」),唇上为髭,两边叫髯。古人有蓄须的习惯,讲究堂堂须眉,胡须长得好看威风的,常获美髯公之美称。以致刑罚中有剃除胡子的刑责,例如秦代的肉刑中,「髡」指的是剔除犯人的头毛、耐是剃去范人的胡须和鬓毛。而兵马俑人像的胡子,大多修剪过或完全无胡须,只剩鼻下唇上一字胡,也就是髭,而有些留有下巴的一抹短胡须。这样的风格可能为秦代的风俗文化,也有可能是秦始皇的陪葬人模毕竟得容貌体贴,脸上的毛发都须经过修剪。到了汉代的胡子文化开始出现较多元的风格。《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描写刘邦的胡子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以及)及汉武帝时期的武梁祠画像石的上翘式胡子,像这种样式的胡子必然要经常经过修整。唐代时多元并立,胡疆的文化掺杂,新疆地区的达玛沟托普鲁克敦二号佛寺西南壁下部出土了唐代一列骑马人物像,均留八字小髭,下巴下飘山羊胡须;出土唐代菩萨像都是有胡须的,如观音、佛祖。至于宋代,人们习于留着一把大胡子。元、明以后,胡子渐渐拖向地面,元朝流行的达摩图像,就以浓眉与茂密至胸的黑胡子为标章。直到清朝,原属边疆游牧民族的女真,传统上为方便骑猎,又较少盟洗,于是有了剃发须的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9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