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清理简报

发布时间:2023/1/21 2:46:14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清理简报

《文物》年01期韩保全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金乡县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晏的第三女,其墓位于西安市东郊海桥区新筑乡于家砖厂内、处于沟河东岸,是金乡县主与其夫于险的合葬墓(图一)。

年8月5日,砖厂取土时出土了部分陶俑,驻地的陕西省武警第五支队及时追数了这批陶俑,保护了现场并向文物部门报吿了情况。西安市文物管理局立即派人赶赴现场,经采查墓道商蜩已被推掉,出土的陶俑原置于墓道东龛内。

一墓葬形制

墓葬坐北朝南,方向。,由墓道、天井、过洞、小龛、甫道及墓室等6部分组成(图二)。原有封土堆已无存。

墓道为长斜坡形,南端已被推掉,残长13、宽1.3-1.45米。

过洞3个,为拱顶土洞,水平长1.4-2.5、宽1.25-1.3、高1.25~1.3米。

天井3个,大小各不相同。第一天井长1.47、宽1.37、深3.05米;第二天井长1.35、宽1.43、深4.1米;第三天井长1.2、宽1.4、深6.35米。

小龛2个,处于第二过洞的东西两壁。西龛保存尚好,龛口为拱形顶,宽0.75、高0.82米,土坯封口。龛内底部呈方形,边长1.33米,龛顶巳塌。东龛虽遭破坏,但形制仍较清楚,与西龛相同,唯略小而已。

甬道长3.4、宽1.2-1.45米。两壁以白灰粉涂,顶已塌毁。

墓室为土洞式,顶已坍塌。底部呈方形,南北长3.5、东西宽3.4、北壁残高1.9米。墓室西半部置石椁。椁底长3.2、宽1.8、厚0.2米,由3块青石板拼成。椁顶已被打碎,堆积于墓室的西南角,从拼对的情形看,椁顶当为虎殿式,其上刻出屋脊、瓦垄、滴水等。椁底上四周凿有10个12厘米见方,10厘米深的凹糟,椁顶下面也有对应的凹槽,推测椁壁可能是由木板镶嵌而成,但因其朽毁,椁的高度也就无从得知了。骨架多已成灰,仅在西南角处有零星的几块人骨,葬式不明。墓室的东北角和西北角有2个盗洞,在东北角的盗洞中发现三彩盘残片。

二壁画

壁画分布在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内,由于是直接绘在壁画极薄的白灰面上,所以大都已脱落。墓道和甬道上的壁画脱落殆尽,只留下斑驳的痕迹。现将天井、过洞、墓室的壁画记述如下。

第二天井和第三过洞的东壁为连续的牵驼出行图,以红色廊柱分隔。

第二天井东壁有壁画2幅,南起第1幅宽0.6、人高约0.9米,绘一人头戴浑脱帽,身着圆领窄袖袍,腰束带,足部残,右手握一杖形物量于右眉上,左手拉缓牵驼,面南前行。第2幅绘一驼一人,宽0.75、高1.5米,驼为单峰,背上搭有条形物品,昂首南行。驼左站立一人,载模头,穿袍服。

第三过洞的东壁绘三人一驼。南起第一人为牵驼胡人,高约1米,深目、高鼻、长鹭,戴朴头,穿圆领窄袖袍,腰束黑带,足僵靴,左手执一长杖形物置于左肩,右手作牵缰状,身后当有骆驼,已脱落。第二人高1米,戴模头,穿窄袖袍,足蹬靴,腰束带,佩挂一圆形击囊,牵鸵尔行。身后一驼为黄色,扬首嘶鸣.第三人戴模头,穿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双手拱于胸前,立于骆驼的右侧。画的上方绘风浮的祥云(图三)。

第二天井和第三过洞的西壁残存4幅男侍图,以红色的廊柱相隔。

第二天井西壁原有壁画2幅,南起第一幅已脱落。第二幅宽0.75、人高1.3米,戴朴头,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腰束带,佩一圆形动奏,足魔靴,面南侧立,双手拱于腹前。

第三过洞西壁有壁画3幅。南起第一幅为一人,头部残,正面而立,穿袍服,腰系带,足穿靴。第二幡人物高约0.9米,戴朴头,穿圆领窄袖袍,足证黑色高职靴,腰佩剑,拱手躬身,面南而立。第三幅为一男侍,衣装同前者,但无佩剑,拱手躬身,面南而立,高约0.9米(图四)。

第三天井东西两壁各绘2幅侍女图,以红色廊柱相间。东壁南起第一幅宽0.6、高1-45米,女侍梳抛家髻,身着半臂和长裙,足残。第二幅已脱落不清。西壁南起第一幅宽0.6、人高1.10米,梳高书,上穿襦衫,下着曳地长裙,露出云头履。第二幅宽0.6、人高约1.2米,梳螺响,穿桔红色翻领胡服,腰束带,足已残,双手捧一长方形盒,向南侧立。

墓室四壁均有壁画,影作木构。在距墓底1.6米的高度向上绘两层梱额,立柱之上有斗拱。墓室的北壁、西壁、东壁皆以红色立柱分作三间,南壁只在西半边设一间。壁画大多脱落,仅有2幅较清楚:南壁一间绘一女侍,头梳螺髻,身穿红色圆领窄袖袍,腰扎革带,左侧佩有击囊,怀抱一白色包袱,下半身已残(封三)。西壁南起第一间亦绘一女侍,梳螺髻,袒胸,穿窄袖襦衫,下着曳地长裙,肩有披帛,双手拱于胸前,人高1.3米。

三随葬器物

由于墓葬早年被盗,墓室和甬道的随葬品大多被盗,剩余的多为陶俑,残破零乱,经修复的有60余件。东、西两龛未遭盗劫,随葬品保存尚好,西龛出土35件,东龛出土71件。全墓出土器物共计余件(残破不可复原者不计在内),彩绘陶俑占绝大多数,另有三彩器、陶器和小件饰品。现将这批器物简介如下

1.彩绘陶俑,共件,除1件为红陶外,其余全是烧制火候较高的灰陶。

镇墓兽2件.出于墓室」件人面,1件兽面.皆头长角,肩生具,凶猛威武,蹲坐于底座上.兽面镇墓兽左前爪握蛇上举,通高63厘米(封底);人面镇墓兽通高58.5厘米(图五)。

天王俑2件。出于墓室。头戴兜凿,身着明光铠,一手叉腰,一手高举,脚踏怪兽,立于底座上.其中一件头顶竖高缨,通高77厘米;另一件头顶饰鹦鸟,通高74厘米(彩色插页壹:2)。

文官俑1件。出于墓室。头戴进贤冠,身穿阔袖长袍,神态谦恭直立于底座上。通高61.8厘米.

武官俑1件。出于墓室。与文官俑形制相似,头戴鹏冠,身着补档。通高60.4厘米(图六)。

牵马、牵鸵俑7件。均为墓室所出。有高鼻、深目、长髯穿胡服的胡俑,也有着半臂和长袍的双髻僮俑,皆作拉缰状,直立于长方形底座上。通高38.厘米(彩色插页壹:1图七、八)。

骑驼俑2件。骑立驼胡俑,出于墓室。头戴圆顶翻沿胡帽,穿圆领窄袖袍。通高63厘米(图一一)。骑卧驼胡俑出于西龛。头戴尖顶胡帽,穿圆领窄袖袍。通高41厘米(图一二)。俑与驼皆分体烧制。

女立俑19件。依其大小不同分为三类。

大型俑6件,高厘米,均出于墓室.抛家髻女俑4件,其中3件着襦衫长裙(有]件还戴耳套),1件着男装。双髻女俑1件,着胡服,腰系仪有圆铐的革带,手中残存铁芯,原似持镜。另有1件载模头罩宝冠,戴耳套,着男装,手上亦残存铁芯,原当持物(彩色插页壹:3;图九)。

中型俑4件,高厘米,出于东寤。皆着襦衫长裙,有披帛,嘴角涂对称的妆席,双手环抱,手间有孔,原当持物。发型有高髻、双髻、抛家髻。其中1件头梳高髻,高鼻深目,当属“胡姬”俑(图一三)。

小型俑9件,其中8件高16.厘米,2件出于墓室,6件出于东龛。面容清秀,体态苗条,皆着襦衫长裙并有披帛。另有1件仅高8.6厘米,造型装束同前,为墓室所出。这些小型俑制作略粗糙(图一四)。

男立俑18件。分两类。

朴头俑10件,其中6件高17.2-18.1厘米,4件高7.8-8.5厘米,西龛岀土5件,东龛出土3件,墓室出土2件。皆着圆领窄袖袍,腰束带,脚蹬靴,拱手而立。小者制作简陋(图一六)。

小冠俑8件,除1件出于东龛处,另7件皆出于西龛。通高13.3-13.6厘米。头戴黑色小冠,身穿桔红色交领大袖袍,脚蹬圆头果履,双手一上一下贴于胸腹部,手中有孔,原当持物,直立于方形底座上(图一五)。

骑马女俑5件。1件为红陶质,仅存上半身,应是骑马俑,胯下之马已无存,残高12.2厘米。头顶平齐,原来发髻残损,面目清秀,双手自然下垂,身穿桔红色窄袖襦,下着齐胸长裙,肩有白色披帛。这是此墓发现的唯一一件红陶质的俑,出于西龛(图一O)。另4件也出于西龛。发型一致,着装相同。皆梳抛家髻,穿窄神衫和长糖,肩有披帛,端坐马上,服装色彩艳丽,马为白色和棕黄色,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通高35.2~35.9厘米(图一七、一八)。

骑马狩猎俑8件。6件出于西龛,高33~36厘米;2件出于东鑫,略小,高28.9和30.3厘米。其中抱犬者2件,架鹰者2件,身后带豹者1件,带猪痢者1件,马后驮鹿者1件。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封面;封二;1、2)。

骑马伎乐女俑5件。皆出于西龛。着男装,穿戴华丽.手持各种乐器,骑于马上作演奔状.乐器有腰鼓、昆琶、箜篌、箪集和破,造型生动。马配鞍幡,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通高35.5-37.5厘米(彩色插页贰:2).

骑马鼓吹仪仗俑18件。皆出于东龛.造型、服饰、彩绘等方面大致相同。载色笼冠或祜红色帷帽,着桔红色大袖袍,足J8黑色高翰靴,端坐马背,大部分手持乐器作演奏状,可见的乐器仅有排箫。另有4件俑未持乐器.马皆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通高厘米(图一九)

舞蹈俑3件.出于东戛.头藏黑色模头,身穿圜领窄袖袍,腰束黑带,足蹬靴。双曹棒动起舞,立于楠IB形底座上.高19~20.5JE米(图二O、二一).

杂技俑8件.出于慕室.其中1件为单手倒立,高4.7厘米.另7件为戴苹备.俑高4.87厘米。试复原如图(彩色插页)。

戏弄俑2件。出于墓室。皆戴模头,穿长袍,足踱靴,相对表演。其中1件为长髯胡人。高6.3米(图二三)。

女坐俑1件。出于慕室,形体很小。头横双髻,上着绿衫,下着红裤,双腿直伸,平坐于地。高2.5厘米。

坐女俑1件。出于墓室。梳双垂髻,着白色窄袖袍服,腰束黑带,蝎坐于地,右手置胸前,左手残。高5.1厘米。

侏儒俑1件。出于慕室。戴模头,上身裸修,下身仅穿三角裤,伸臂,屈腿,张嘴,作表演状,神态滑稽。高4.7厘米(图二五)。

小憩俑1件。出于墓室.双手抱膝,席地而坐,作埋头小憩状。高3.5厘米.

马16件。大者6件,均出于墓室,高50厘米左右。鞍幡具备,有的铺有鞍袱,有的还有障泥.短缚尾,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图二四)。小者10件,高10.4-12.7厘米,皆出于东龛。不置鞍精不缚尾,直立于底板上,制作较简陋。

骆鸵9件。立驼2件,出于西龛,高55.2、58.5厘米(图二二).卧驼7件,出于东龛,形体较小,高10.3-10.6厘米,制作略粗糙。

牛9件。除1件出于西靠外,余皆出于东龛。立牛6件,高8.2-16.7厘米(图二六)。卧牛3件,高5.6-6厘米。

羊6件。皆出于东龛。有山羊、绵羊,有立有卧。高度为5.7~7厘米(图二七)。

狗2件。皆出东龛。一蹲一卧,蹲狗高8.6(图二九)、卧狗高3.1厘米。

猪4件.东龛出土。3件立1件卧。立者高7.8、卧者高5.7厘米。

鸡3件。出于墓室。高5.5-6米。

2.三彩器,共2件,出于墓室,巳残。

盘1件。圆形,浅盘,口微敛,矮实足。口沿内外施褐黄、绿、白三彩,釉色莹润。盘内外底不施釉。口径25、底径13.5、高4厘米(图三O)。

三彩盅口沿内外施褐黄、绿、白三彩,釉色莹润。盘内外底不施釉。口径25、底径13.5、高4厘内施褐黄、绿、白三彩,釉色晶莹,器外不施釉。口径5.5、底径2.5、高3.1厘米(图三三)。

3.其他陶器,共5件,出于墓室。

塔式罐件。由盖、H、座三部分组成。盖为塔形组;靖小口,束颈,肩部鼓圆而下腹略瘦长。肩部塑出4兽头;喇叭形座,座周围规仰莲瓣。红陶胎,外施白衣,通高63厘米(图三一)。

灯盏3件。2件红陶,1件灰陶。敞口,浅腹,小平底。口径10、底径3.8、高2.9厘米(图二八)。

假山1件。黄泥捏塑,施白衣。底部略呈轮IB形,长径8.5、短径5、高10.5厘米(图三二)

4.小件饰品

花冠饰包括4件金筐宝钿团花金饰和一些蔓金铜花饰、琉璃珠、铜泡钉等,出于墓室。试作复原(图三五)。

铜腭托1件。慕室出土,已残(图三四)。

骨雕小鹦鹉1件。墓室出土。勾喙长尾,身施绿彩,腹下有一小插孔,有锈痕,原当插于它物之上。长2.4、高0.9厘米。

蚌壳3件。

5.墓志,共2合,皆带盖,青石质。

金乡县主墓志置于甬道正中。盖为盖顶式,顶边长45、底边长75、高15.5厘米。盖顶中央分格阴刻篆文“唐故金乡县主墓志铭”9字。四边周围以卷草纹组成带状边框。四刹以波状卷草纹为地,分别线刻狮、鹿、虎和天马等(图三六)。

志石方形,边长75、厚15.5厘米。四边It以流转盘曲的卷草纹。志文楷书,结构严谨(图三七)。书写者武阳郡王李继宗,系金乡县主的堂侄和女婿。据新旧唐书载:继宗又名堪,祖父为高祖第二十子江王元祥,父为广平郡公灵。神龙以后,继宗承袭了伯父皎的武阳郡王的封号。就在书写这篇墓志后不久,开元十二年夏四月,朝廷实行归宗改封,继宗被降为沣国公。

朝散大夫行蜀州司法参军于隐墓志置于墓室入口处,因盗扰,志盖巳被掲起,靠立于墓室东壁。石质有些风化,个别字不清晰。

盖为画顶式,顶边长48、底边长59、高7.5厘米。盖顶中部分格阴刻篆文“大周故朝散大夫于君墓志铭,四剥及盖边用细阴线刻出流畅自然的卷草纹(图三八)。

志石方形,边长59.5、厚12厘米。周边麟以连续不断的呈波状起伏的卷草纹,其上缀花。志文正书,其中年、月、日、地、臣、天授等字,都采用了武则天创改的武周新字(图三九)

墓志录文见附录。

四结语

1.关于墓葬的建造时间

此墓为合葬墓,据墓志载于隐卒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年),葬于天授元年(年),而金乡县主卒于玄宗开元十年(年),葬于开元十二年(年)。我们认为此墓的开凿当在于隐下葬之际。

此墓为单室方形土洞墓,具有3个天井,2个小龛,童室大小为3.4X3.5米,与于隐朝散大夫(从五品下)、蜀州司法参军(从七品下)的身份官职相当。与之时代相近的神功二年(年)朝议大夫(正五品下)干陵令(正六品下)独孤思贞墓、景龙三年(年)朝散大夫(从五品下)定王府椽(从五品下)独孤思敬墓,均为单室方形土洞墓,墓室边长皆不过4米,天井不超过5个,小龛为2个。这种形制和大小的墓葬据研究应属第四等级,为四、五品官吏所用。

又据《唐六典》卷二载“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永徽四年至上元二年(-年)的定襄县主与阿史那忠合葬墓,为单室砖墓,5个天井,2个小小.至德二年(年)的清源县主墓亦为单室砖墓,4个小龛。据研究这一等级应属第三等级,墓主人都是一、二、三品官吏,使用单室砖墓。

由此可见,此墓形制和大小与于隐的身份相符而与金乡县主的身份不相符同时,根据壁画的布局、内容与风格,可以确认此墓开凿于于隐死亡前后的武周时期。

2.壁画绘制的时间

此墓的墓道及第一天井的壁画已无存,第二天井和过洞两壁均有壁画,东壁为牵鸵出行图,西壁为男侍图,其中有进谒状者。第三天井两壁为女侍图。天井和过洞的壁画均以红色廊柱相间。墓室壁画在影作木构的两柱间绘伫立持物的女侍,现存2幅。从其布局、内容和风格上分析,又参阅了宿白先生将西安地区唐墓壁画分为五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气将此墓的壁画分别与第二阶段(-年)和第三阶段(-)的壁画作比较,我们认为此墓的壁画绘制时间不会晚于于隐下葬的天授元年(年)。

壁画中的牵驼出行图与上元二年(年)李凤墓④第二过洞西壁的牵驼图风格极为相近。女侍图与李凤墓和定襄县主、阿史那忠墓壁画的女侍图在7^物造型和风格上也十分接近,皆为高髻或螺髻,如意云头履,着男装手捧物,面容清秀,身材苗条而与景龙二年(年)韦洞墓壁画中女侍那种丰腴靓丽的风格大相径庭.据此我们认为壁画的绘制也在于隐下葬之时。

3.有关陶俑的年代等问题

在出土的陶俑中,我们认为那件仅存上半身的红陶胎质的女骑俑应为于隐下葬时即天授元年(年)的陪葬品这件俑面目清秀,体形苗条,表情也较呆滞,与高宗武则夭时期的同类俑造型风格相一致,而与开元时期同类陶俑相比风格迥异。其胎质又是全墓彩绘阉俑中唯一的红色腐胎,可见与其他俑并非同一次烧制。

除此之外的所有陶俑皆为灰色陶胎,陶质坚硬。陶俑的造型生动活泼,色彩艳丽,人物丰腴,表现出开元盛世的时代特点,应属金乡县主开元十二年(年)下葬时的随葬品。

从镇墓兽由蹲坐向直立演进的趋势看,此墓出土的兽面镇墓兽,一爪握蛇,举于胸前,应比神龙二年(年)章怀太子及永泰公主墓中四足蹲坐的镇墓兽时代为晚。天王俑顶饰鹦鸟,脚踣俯卧怪兽与开元十一年(年)鲜于庭诲墓中的天王俑极为相似。骑马俑、狩猎俑、鼓吹仪仗俑、男女立俑等,与景龙二年(年)韦洞墓和鲜于庭诲慕中的同类俑在人物面貌、造型风格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应属同一时期。

综上所述,此墓约开凿于永昌元年至天授元年(-年),壁画也绘于此时。墓的形制大小与于隐的身份相符,当是为于险下葬使用的。开元十二年安葬金乡县主时,也没有按县主的等级另行建墓,而是与其夫合葬,原墓的形制大小没有改动,只是给金乡县主配备了石椁作为葬具。原绘壁画也许保存尚好,因而也没有重新绘制,但把原来放置的与于隐身份相符的等级较低的随葬品全部撤走,而换上了与金乡县主身份相符合的新的随葬品,那件残为半身的彩绘红陶女骑俑当是撤换时不慎遗落在西畲的。

此墓的彩绘骑马狩猎俑与永泰公主墓中的男骑胡俑、狩猎俑,此墓的鼓吹仪仗俑与永泰公主墓及韦河墓中吹排箫、横笛的男骑乐俑,在着装、造型、胎质、制作方法等诸多方面墓本相同,只是金乡县主慕中的这些俑表情更为活泼生动,甚至形体也略大些。永泰公主为中宗之女,韦泪系韦皇后之弟,身份特殊,其墓中的陶俑当是甄官署专为皇室成员和有功之臣雄制的,应属“东园秘器”。据韦泪墓志载,韦泪迁葬时“赐东园秘器,葬日给班剑四十人,鼓吹仪仗送至墓所”.我们推测金乡县主墓中的彩绘骑马狩猎俑、伎乐俑、鼓吹仪仗俑等,塑造艺术高超,烧造技术精湛,决非一般民间所能企及,故也应为“东园秘器”。

发掘:  韩保全  张达宏  王自力

张全民  王九刚  王志宏

执笔:  韩保全  张达宏  

王自力  张全民  

摄影:  王保平    

绘图:  王九刚  王志宏  

拓片:  张俊    

附录一:

大唐故蜀州司法参军于府君夫人金乡县主墓志铭

王者建万国,亲诸侯,故宠极藩邸,宗分鲁卫。地承银牋,挹河汉之灵源;门接绛霄,复云雷之瑞业者,其惟金乡县主乎!

我高祖景皇帝之曾孙、神尧皇帝之孙、滕王元婴之第三女也。夭桃秀蕊,礼礼祥花。外包鸳鹭之奇,内清诗礼之范。言笑有则,德行可观。窈窕生兰麝之香,敷愉挺绮罗之艳。既乎年渐二八,国重冠婚.摞梅之雅咏攸归,降嫁之盛礼爰着。作配君子,出仕外台,和鸣于飞,清音远畅。金商七夕,朱楼瞰鸟鹊之桥;王剑双飞,紫气郁蛟龙之匣。享年不永,以开元十年八月廿六日薨于京安业里第,春秋七十有一。呜呼哀哉!花落中春,兰萎上月。巫山雨息,觉神女之沉魂;汉水珠亡,仰仙仪之不及。加以良人早丧,拱木成行,爰撰吉辰,遵乎古礼,以开元十二年正月十一日合葬于见子陵,礼也。山云寡色,陇树凝阴。野旷而笳鼓喧声,林静而旌旗黯色。孤子前尚、乘直、长坚等,瑞柯挺粹,琪树联芳。痛百身之不赎,悼千龄之已远。夫谈盛业者,必记其文赞洪名者,乃刊其石。俾夫泉壊,永表嘉猷。其铭曰:天开紫禁,地列绛河。皇宗帝戚,玉叶金柯。藩邸沉粹,击绶逶迤。星分婺女,月降恒娥。天授英哲,神资淑美。韵合宫商,颜如桃李。倩兮言行,盼兮容止。笄年作嫔,以配君子。室家有范,进退可观。婉如组织,郁若椒兰。外台述职,生涯运弹。山河杳眇,岁月摧残,长原启隧,同穴攸归。苦雾严严兮琼笳思,悲风飕台兮丹旌飞,空山兮日落,孤陇兮云霏。金凫银海,长掩泉扉。

子婿侄武阳郡王继宗书

附录二:

大周朝散大夫行蜀州司法参军于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隐,字希荣,河南洛阳人也。丞相公平,叶

龙光于炎室;将军武烈,御鹊起于当涂。用能燮理阴阳,整权衡于百揆折冲樽俎,变奇略于三门。莫不盛绩冠于前英,余庆钟于后叶.曾祖象贤,周驸马都尉、随(隋)左领军将军、禽昌县开国公。祖德墓,随(隋)鹰击郎将。父素,唐太子舍人。趋襟兰无,辅前*8而资英侍绰策墀,托后车而标俊。公青田蕴质,腾逸气于九皋;丹山孕影,绚奇文于五色。而公孙公子,人望人英,以咸亨二年爰降口口,肃恭汤邑,尚金乡县主,礼也。其年四月,即授嘉州司仓参军事,又授蜀州司法参军事。至永昌元年,累加朝散大夫,依旧任伫倪调梅鼎实,翼坤纽于皇图;参棘台阶,贾危纲于帝历。岂谓号呈飞鸟,贾兴赋而伤年;详遵赤猿,阮裁书而叹梦。其年闰九月廿九日寝疾,卒于神都德懋里之私第。春秋册九。惟君局量淹通,识度宏远,谦虚着于容色,礼节蕴于襟口。县主芳范,弘于任母,但闻空宇之悲,雅操专于杞妻,唯见崩城之丧。长子肩,口孔楹而辩地,想滕室而号天。弟进,宜议郎、行并州大都督参军事。携孤育幼,痛荆叶而摧心,荷德铭仁,切棣花而掩泗。即以天授元年廿九日安措于雍州万年县见子原,礼也。乌呼哀哉!乃为铭曰:穆矣温淑,猗欤德令。谢玉联彩,韦珠叠映。冲襟有绰,雅怀无竞。克诞国桢,式扬家庆。懿降卅俊,望重时英。千日禀质,防露疏贞。风清月湛,岳峙川明,姻通玉媛,学冠金糠。赛(蹇)赛(蹇)王臣,愕愕朝士,行祛三惑,道标五美。吐韵流音,含商激征,藻馥丹笔,绚蕤育史。中天寡猊,厚地无臧(藏)。云间坠陆,日下歼黄。贤人雾敛,郎位日亡。芝枯西鄂,菊尽南阳。疏芜古隧,摇落新封。霜凝徙桢,风猎移松。盖阴无鹤,剑影余龙。千秋万岁,夜永泉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0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