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不同时期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

发布时间:2022/8/30 15:24:20   

文|张蔚斐

图|pexels

来源|成长的可能

小时候最爱做的事,就是放学后去书店里看书,一待就是几小时,直到天完全黑透。现在的孩子,课间也喜欢拿着一本米小圈反复阅读,好像看多少遍都不会腻。学生时代可能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爱看书的年纪,儿童文学、青春文学、经典名著,不同年纪,随着心境的变化,喜好也各有不同。

80、90后对于童年的读物都可谓是如数家珍,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看书成为他们重要的娱乐生活。《窗边的小豆豆》、《我要做个好孩子》、《皮皮鲁和鲁西西》、《草房子》,简单的一本书,可能就是童年的慰藉,世界那么大,在我们没有能力出去看看的时候,书籍是大千世界的最好缩影。

每个人最喜欢读书的时间有早有晚,有些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喜欢看书,有些人则直到成年以后,才手不释卷。书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个人的气质也很容易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地被改变。

经典的儿童文学是否还备受喜爱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爱看什么书呢?

#1

纯真的童年时光在读什么?

“米小圈是他们现在最喜欢看的书,一系列好多本,同学之间互相换来看。”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许老师说,“米小圈也是我们学校推荐阅读的书,这个系列的书贴近童年生活,纯真无邪,读起来也有趣。”

“读书,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始,同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孩子的认知范围,不能让一二年级的孩子上来就读名著或是离生活经验很远的儿童文学,他们理解不了,一开始可以看这些易懂的读物。”许老师说。

米小圈系列图书是近几年在小朋友中最流行的读物,不论男孩女孩,都能通过米小圈找到共同话题。一位家长说:“其实我对米小圈没有什么好感,粗粗翻了几页,觉得故事很幼稚很无厘头,不知道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可能我已经没有童心了吧。他身边的同学都看,不让他看,怕他和同学聊不到一块儿。”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社交”也是家长比较关心的。或许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并不能理解孩子的喜好,但是尊重每一颗天真的童心,是家长可以做到的。

为什么米小圈能受到那么多孩子的欢迎?或许是因为共鸣。《米小圈上学记》讲述的是米小圈在小学里的生活,他就像身边最常见的小男孩一样,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为考试烦恼,与家长、老师斗智斗勇,有时调皮贪玩,有时又暖心懂事。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共度天真无邪的校园时光。米小圈和他的朋友们在遇到困难时,也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故事最能引发孩子们的共鸣,也能让他们从中吸取生活的经验。在小朋友眼里,读米小圈就像在“照镜子”,对应着自己的优缺点。

如果说米小圈系列是比较贴近童年日常生活的作品,那么还有一类作品,就是离生活较远,天马行空、充满想象的,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郑渊洁的童话系列,更受小学高学龄段的孩子喜欢。

儿童文学的魅力是深远的,似乎并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是许多80、90后心中的经典,由这一IP改编的儿童电影《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在今年的国庆档上映,同样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时至今日,他的作品依旧深受欢迎。

虽然是儿童文学,但郑渊洁的作品并不同于美好、治愈的传统童话,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藏有很多成人社会的现实、阴暗,但是没有关系,书中的儿童总是能用他们纯粹无邪的赤子之心打败黑暗,很多都具有讽刺意味,对于儿童来说,这是比生活化的“米小圈系列”更近一步了解世界的一个渠道。家长引导孩子了解世界的多面性,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有很多孩子被保护地很好,对身边潜藏对危险一无所知,反而是一种隐患。

中科启元教育集团心理板块负责人、儿童心理咨询师徐沛沛提到:“当孩子的道德认知水平已经有所发展,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时候,阅读一些寓意深刻、有多重思考方式的故事,符合孩子道德认知发展需求,帮助孩子更全面更立体地认知世界,以及世界和自己的关系。”

曹文轩也是儿童文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者。《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文学作品,都曾深深地打动过一代儿童。他的文笔细腻,情感丰富,相比郑渊洁的批判性思考,曹文轩的作品里表达了更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他的书也多次再版,是学校乐于推荐的读物。

#2

青春期阅读:丰富的精神世界

对于十几岁的青春期男孩女孩来说,儿童文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了。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接触更丰富的小说题材,爱看动漫、电视剧的他们,也容易在读本选择上受到影响。这些网络小说,在很多家长的眼中,甚至不如儿童文学有价值。其中涉及的爱情、反叛、消极因素让家长担心,但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一个时期,对于此类读物迷恋地不可自拔。但这类读物的影响并不深远,类似于茶余饭后的消遣,曾经爱看言情小说的小晨表示,现在的她早已不记得小时候痴迷的言情小说讲了什么内容了,现在工作忙起来,也已经不看言情小说了。

在80、90后的记忆里,身边一定有人读过饶雪漫、郭敬明、辛夷坞、韩寒的言情小说,他们笔下的青春期少年少女,大多不同于循规蹈矩读书的我们,总有奇遇,总是不甘平凡,爱和恨的情绪都很浓烈,书里的青春是精彩热烈的。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这些“青春伤痛文学”中表现的是与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再像儿时阅读米小圈一样寻找共鸣,这一时期的孩子更注重新鲜和好奇,反映的是他们内心的叛逆。

如果说女孩流行看少女心萌动的言情小说,男孩在这一时期最爱看的就是“英雄”,玄幻、热血、战斗、传奇冒险的主角是男孩心中的自我投射。比如近几年流行的《斗罗大陆》,就成了他们的最爱。《斗罗大陆》不仅有小说,还衍生出了漫画、动漫、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现在的中小学男生对《斗罗大陆》的喜爱,近似于70、80年代曾经对金庸武侠小说的痴迷。

除了言情小说,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开始追求个人兴趣爱好。与儿时跟风看米小圈、和大多数同学找到泛泛的聊天话题不同,此时的“兴趣”是更私密、更影响终身的,是孩子们在有了自己的审美和爱好以后,自发的选择。其中,《哈利·波特》系列就是最为经典的代表。有人从初高中开始看《哈利·波特》,这种喜爱是可持续的,一直到长大后,爱好相同的伙伴还可以结伴去环球影城圆儿时的梦想。而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的人,就少了很多的共同话题。在中学阶段,孩子会格外重视伙伴。兴趣爱好相同,也会是他们成为伙伴的一大重要前提。

当然,不管哪个年代的孩子,都会有他们喜欢的经典名著,初高中时期也是阅读名著的大好时光。

90后的栗子回忆,小学时期爱读的《淘气包马小跳》、《男生日记》、《女生日记》,大家都差不多。但到了初高中,就显示出极大的不同了。“快上高中时,电视台在播《新红楼梦》,我那时候就喜欢上了读《红楼梦》小说。我读第一遍时也读不懂,可能第二遍的时候还没读懂。但我很爱读,那时候喜欢看野史,《红楼梦》衍生出了很多考据学,由于后四十回没有完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想跟随考据学还原接近真相的后四十回。”栗子说。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多看名著,但有些名著对于初高中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就像栗子说的,他读《红楼梦》是因为迷上了看野史和考据学,虽然爱看,但很多内容是当时理解不了的。无论兴趣点是什么,他依然看了很多关于《红楼梦》但著作。高考以后,他报考了历史学相关专业,后续也一直在为进入博物馆工作而努力。可以说,《红楼梦》是对他影响很深的一部作品。

原北京四中名师李厚仪此前在接受“成长的可能”采访时提到了他对于读名著的看法:“读名著有两条原则,首先,一定是名著,不要读网络小说、电视剧剧本、言情小说。其次,读自己感兴趣的名著。有家长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读名著,孩子看不懂,字都不认识,只因为中高考要考,就强迫孩子读,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了误解,觉得阅读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孩子不仅不喜欢四大名著,还痛恨名著,进而不喜欢读书了。

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读孩子当前不感兴趣的名著。我对孩子说,只要拿到的是名著,翻开第一页,连续读两分钟还没有吸引到你,你就可以不读了。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必须要读的。所以这里只有两个标准,第一,读的是名著,因为名著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淀。第二,读的一定是感兴趣的。如果读了两行是感兴趣的,那就放手去读。”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代表文学。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看什么动画、读什么书都非常谨慎小心,也有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什么杂书都看过,也好好地长大了,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更重要,有时候可以适当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

心理咨询师徐沛沛建议:家长首先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大多数的孩子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成长,在每一个年龄段、在各个发展层面上,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在挑选书籍时注意,遵循这些发展特点,结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更容易选到比较合适的书。

很多人看完一本书,就会逐渐忘记其中的情节、遣词造句。但是,读书的意义有时候并不在于可以记住多少内容,读过的书、思考过后的感悟会留在记忆深处,也许在某次遇到了相同的场景,就会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心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2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