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陕西榆林土里刨金扮靓农村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2023/4/29 17:19:13   

塞上夏日,清风拂面。驱车行驶在陕西榆林市的山坡梁峁之间,黄芪舒枝展叶,苹果挂满枝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羊舍点缀其间……

近年来,榆林立足国家生态功能区定位,结合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生态特色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按照“果药并举、南绒北肉”的产业布局,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品牌,精心打造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乡村旅游等农村特色产业。曾经“土”味十足的农村特色资源正成为促进促进乡村振兴的“抢手货”。

经过几年发展,截止年底,全市山地苹果面积.45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36亿元;羊子饲养量.25万只,产值56.7亿元;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7万亩,产量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接待游客.23万人,旅游收入.亿元,让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南部农村,正快速发展为“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和全国知名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一颗红枣“种出”一条产业链

“切缝、接芽、绑扎”……在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镇赵家畔村,来自山西的红枣技术员曹俊生,顶着烈日给当地村民传授蟠枣嫁接技术。

红枣是榆林的区域特色产业,全市有6个县种植红枣,红枣林面积约万亩,年产鲜枣40余万吨。但由于受气候和市场因素影响,红枣产业出现衰落迹象。如何将小红枣做成大产业,榆林首先从品种改良上做起了文章。

“蟠枣是是我们从山西省引进的鲜食枣,地头收购价格1斤20元,是普通枣的5倍。嫁接后当年就能结果,成熟期比本地木枣早一个月,刚好能避开陕北雨季,有效解决了传统木枣在成熟期开裂、霉烂的难题。”玉家河镇镇长白琪介绍,今年镇上选了3个点,计划嫁接亩枣树,在试验中不断丰富红枣的品种。

改良品种的同时,榆林不断推动深加工端快速壮大。在清涧县折家坪镇,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即将建成投产。总经理李兵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3.4亿元,3条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红枣2万吨,主要开发复方红枣浓缩汁饮品、红枣发酵饮品、休闲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终端消费产品。

距离清涧县公里之遥的佳县,素有“中国红枣之乡”的美誉。围绕红枣产业,佳县通过建立多种扶贫农场和工厂,开发出红枣深加工系列产品和枣木菌棒,大大增加了红枣的附加值。

小乡村“唱起”文旅融合戏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伴着粗犷质朴的歌声,在佳县坑镇赤牛坬村,多位农民以天空为背景,以山坡为舞台,为游客表演耕种、打夯、娶亲……这场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全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

除了实景演出,赤牛坬村还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发掘保护,建起了极具陕北特色的乡村民俗博物馆。68个展厅、10万多件展品囊括了当地的服装鞋帽、犁耙锄铲、五谷杂粮、婚丧嫁娶等生产生活用品和风俗礼仪。

文旅融合让这座古村落留住了“乡愁”,尝到了“甜头”,焕发了生机,去年赤牛坬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人均收入1.8万元。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不但保存了古村落的历史记忆,还唤起了村民的自信和自豪,更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说。

图为佳县坑镇赤牛坬村农民为游客表演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何汪维摄

距离赤牛坬村50多公里的清涧县王家堡村是路遥的诞生地,也是其著作《平凡的世界》里“双水村”的原型。年以来,王家堡村投资万元,以路遥笔下的“双水村”风物风貌为背景,对村里的孔窑洞进行了改造,并新建了路遥故居、路遥纪念馆、路遥书苑。

焕然一新的村貌为王家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该村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得益于旅游带动,王家堡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贫困发生率由19.63%下降到1.44%,还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标杆村。

眼下,总投资万元的路遥文化旅游观光带二期工程已经开工,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路遥小镇”,并与毗邻的“双水村”连接起来,共同形成清涧县“西线一日游”旅游线路。

羊圈里“长出”致富“软黄金”

“这是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等院校合作培育出的超细绒山羊,羊绒长度45毫米,细度14微米,所产羊绒已出口到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年销售额5亿元。”站在养殖场,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应国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羊绒产业。

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是位于子洲县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致力于超细羊绒的养殖。项目建成后,存栏超细绒山羊10万只,辐射带动全县贫困人口人,新增就业岗位个,年平均营业收入多万元。依托中德超细羊绒养殖基地,子洲县正在加快建设羊绒交易中心、羊产业博物馆、羊主题公园等项目,5年内全县绒山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

为带动产业发展,应马安公司与养殖户签订种羊和羊毛回收协议,三年内以不低于0元的价格包销优质种养20只,并以高于市场40%的价格回收养殖户的羊绒。在应马安公司的带动下,养殖户发展存栏绒山羊1.2万只,年羊绒产值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年户均增收0元。

子洲县老君殿镇张家渠村村民张海军,去年3月在应马安养殖公司买了60只绒山羊,现在已出栏40多只,存栏只。第一年就收入5万多元。

“羊子产业是榆林市‘四个百亿’级产业之一,去年,榆林启动了羊子‘双千万’工程,计划到年,全市绒山羊、肉绵羊养殖规模分别达到0万只。”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康玺东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3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