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习性 >> 视频丨石门县保住青山绿水保持绿色发展红
红网时刻记者文建美通讯员伍法明石门报道
11月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拟命名名单,湖南4地上榜,其中就有石门县。想知道石门县为什么能上榜吗?今天,红网时刻记者带你去看看……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望洞庭湖,南接桃花源,西邻张家界,北连长江三峡,有“武陵门户”与“潇湘北极”之称。辖27个乡镇区、街道、农林场、个行政村(居),15.5万个农户,总人口66.7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石门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湖南省生态县”称号。为了保住青山绿水,保持绿色发展,石门县在践行生态文明的大道上留下了一串串铿锵脚印,破解了一个个难题难点,交出了自己独有的美丽答卷。
从年10月出台《关于大力保护森林资源全面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的决定》,到年出台《关于建设生态石门的决定》,到年开始编制执行《生态县建设规划》,到年出台《关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建设生态石门的决定》,再到年8月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确立生态立县战略,树立到年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宏伟目标,尽管决策层换了几轮,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牌始终高举着,没有掉棒,更没有褪色。
传承生态立县战略理念,生态创建历久弥新
机构领头,久久为功抓创建。石门县在年就成立了城乡创建指挥部,更名为生态立县战略指挥部,生态文明建设网络无缝覆盖城乡。多年来,全县各镇、村通过生态示范创建这个载体,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提升城乡生态文明水平,倾力打造宜居滨水新石门。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抓创建。年,石门县在全国率先制订了县级文明卫生村标准,设置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安全饮水、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垃圾分类等生态建设条件,要求申报生态村,必须创建成为县级文明卫生村。达不到文明卫生村标准的,取消生态村申报资格。
坚持标准,整改提质抓创建。在多年的生态、文明卫生创建验收实践中,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始终不离标准底线,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通过验收并要求整改,多年来先后有3个乡镇和79个行政村,因未验收合格,被取消当年申报资格。文明卫生创建前置、预检督导、整改提质、层级考核等做法,成为生态创建路上的一只只有形无形的“推手”,呵护着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不离踏实、良性的轨道。
突破人居环境治理瓶颈,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突破制度建设瓶颈,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年,出台了《石门县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规划》,明确了全县垃圾治理新思路:即在源头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在中途增强垃圾清运能力,在末端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奖惩办法》《关于建立健全石门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把农村人居环境人居整治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村居实行村民环境卫生自治协会和保洁员“全覆盖”,突出了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破生活污水治理瓶颈,因地制宜分散处理。从年开始,石门县将农村改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来抓,连续近12年不间断实施无害化厕所改造,与经济发展目标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多年来,通过强化宣传教育、专门培训、落实保障、办点示范、全力推进等多项措施,至年8月底,全县共改造、新建卫生厕所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座,受益群众46.84万人。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90.6%。农户环境卫生面貌和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打破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致命“瓶颈”,保护了农村这块生态净土。
突破垃圾无害化处理瓶颈,从消耗资源到资源化利用。年7月,县政府与石门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合作,投资万元在建起了“石门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废渣全部用于水泥生产,整个过程无二次污染,对垃圾处理实现了“吃干除尽”。该项目自年11月初投入试生产以来,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7万吨,节煤0.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减少垃圾填埋占用土地15亩。为解决偏远乡村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问题,年,与中联重科签订湖南省首个县域全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石门城区清扫保洁和县域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垃圾管理一体化。项目完成了全县域垃圾压缩站的建设,新建了一个大型垃圾水平式压缩转运站。全县垃圾都进入海螺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理,真正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避免了二次污染。
是做好生态建设加减法,念好绿色发展经
加快转型升级节奏,做好产业调整加减法。年以来,关闭了24家砖厂和57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五小”企业,新发展了以利用尾矿、工业废渣、城市建筑垃圾、页岩等为原料的新型建材企业8家,全县非粘土墙材生产厂家达到44家,有两家企业被省里认定为新墙体企业。现在,该县县城规划区内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90%。据统计,新墙材的推广使用可节省能源3万吨标煤,节约耕地亩,利用废渣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0.万吨。一个个循环经济企业,一个个节能降耗项目,支撑起了全县生态工业经济的大梁,仅石门经济开发区的循环经济项目已发展到30多个,年产值20亿多元,约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0%。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开绿色农业致富门。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全县“山地文章”不断做活做大。目前,该县培育形成了柑橘、茶叶、畜禽养殖等特色生态农业,拥有石门马头山羊、石门土鸡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门柑橘、石门银峰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及“石门银峰”“湘佳”“节节高”3个中国驰名商标,湘佳牧业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赢得了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等国字号荣誉。石门县拥有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仙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罗坪省级地质公园、白云山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多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护林增绿工程,扮靓了城乡山水,构筑了绿色生态屏障,森林蓄积量由封山禁伐前的万立方米增至万立方米,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6.8%上升至68.1%。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等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级荣誉。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年7月通过了国家现场核查。
保持和扩充生态功能,擦亮“生态名片”。多年的生态环境保护,获得了野生动物的“认同”与“青睐”。年以来,分别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年,澧水石门段黄尾密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从省级升格为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年2月,壶瓶山又考证发现了新物种“壶瓶山鮡”,成为了石门县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一个个注脚。
今日的石门,城市美丽,产业兴旺,道路畅通,生态资源优势,环境优美……她多姿的美丽,印证着坚持“开放强县、生态立县”的正确之道,桃源正走在一条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吸引着万众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