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形状 >> 多图预警非洲羚羊大选美力量犄角与速
乘着越野车游历非常草原,我们四处寻找非洲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等耳熟能详的动物明星,不过恐怕一路上看到最多的,还要数各种各样的羚羊了。遇到这么多千奇百怪的羚羊,恐怕很少有人能分辨清楚它们的种类。这里,我们为您展示在非洲最容易见到的羚羊种类,一起来欣赏这些非洲草原上,最为优雅俊美的生灵。
多图预警,注意你的流量哦!
黑斑羚
什么是羚羊?
牛、羊、羚羊等动物,在分类上都属于牛科。按照不同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牛类型、山羊类型、羚羊类型。
其中牛类型属于牛亚科,山羊类型属于羊亚科,而羚羊类型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在非洲、亚洲分布的不同羚羊,可以分出羚羊亚科、狷羚亚科、马羚亚科等多个类群;而大羚羊与薮羚类则与牛同属牛亚科;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藏羚,则与山羊、盘羊之类同属羊亚科。
所以说,羚羊并不是一个科学上的分类概念,而是对所有适应草原环境、擅长奔跑的牛科类型之统称。
大羚羊虽然名为“羚羊”,其实和牛的关系倒更为接近
羚羊巨无霸——大羚羊
大羚羊(Tragelaphusoryx也叫大伊兰羚)是非洲最大的牛科之一,其体重可达KG以上,要比一般的家畜牛还要巨大。雄性大羚羊体型庞大强健,脖子下还生着厚实的肉垂。
正如前文所述,大羚羊实际是牛亚科的成员,与牛有更接近的亲缘关系。与大羚羊同属牛亚科的近亲类型,还有很多物种。
一只亚成年雄性大捻角羚(Tragelaphusstrepsiceros),成年之后,它的角能够发育更长,并扭转出更多卷曲。
林羚(Taurotraguseurycerus也叫紫羚),这种羚羊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山地森林中,图中是分布于肯尼亚的亚种东部林羚,已经陷入濒临灭绝状态。
薮羚(Tragelaphusscriptus)雌性个体
山薮羚(Tragelaphusbuxtoni),这是埃塞俄比亚的特有物种,生活在海拔米以上的山地。
修长笔直的尖角——长角羚
长角羚(又称剑羚)虽然没有大羚羊这么巨大的体型,但那对直长如剑的犄角,总能给人留下以深刻的印象。
长角羚是马羚亚科的成员,这一类羚羊,往往两性都拥有夸张的长角,无论是同类打斗还是防御天敌,都是令人胆寒的利器。
东非长角羚(Oryxbeisa)
南非长角羚(Oryxgazella)
徜徉湖畔的水羚
水羚(Kobusellipsiprymnus)也拥有一对修长的尖角,但不似长角羚一般笔直,此外,只有雄性水羚才生长有角。
无角的雌性水羚
顾名思义,水羚一般生活在近水的湖沼地区,喜食芦苇等水边植物。水羚属于苇羚亚科,这一类羚羊也多拥有类似的近水习性。
关于水羚,还有一个小秘密,便是它们身上的腺体能够散发奇特的麝香味,这能够让很多食肉动物感到不适,所以很少捕食它。
东非的象征——角马
角马(又称牛羚),是非洲最富代表性的羚羊,虽然外表看上去有几分像牛,但它们实际上是狷羚亚科的成员。
每年旱季来临时,分布在东非的角马,都要离开日渐干涸的草原。经过长途跋涉,迁徙寻找新的食物来源,这也成为了东非的标志性景观。
塞伦盖蒂白须角马,是黑尾角马(Connochaetestaurinus)分布于东非的亚种,除了角马大迁徙的壮观景象,细看它们的外貌,是否也别具一番风味?
南非、西南非的黑尾角马,与东非者不同,它们脖颈下方的长毛是黑色的,且不具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
非洲南部分布的另一种角马——白尾角马(Connochaetesgnou)。这是角马中较稀有的一种,在19世纪末曾一度几近灭绝。得益于良好的保护,它们的数量已恢复至接近两万头左右。
角马所在的族群——狷羚亚科,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短而卷曲的双角了。除了角马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物种分布于非洲草原。
黑面狷羚(Damaliscuslunatus)
麋羚(Alcelaphusbuselaphus)
白面狷羚(Damaliscuspygargus)
羚羊中的跳高冠军——黑斑羚
黑斑羚(Aepycerosmelampus)是高角羚亚科唯一的物种,在非洲中大型羚羊中,它们数量最多,据估计有超过万头以上的黑斑羚,在非洲草原自由驰骋。
猜猜它们为什么被称为“黑斑羚”?
无角的雌性黑斑羚
如此高的“曝光率”,使黑斑羚常常成为狮子、豹等掠食者的猎物目标,但惊人的运动能力,使黑斑羚常常能够摆脱掠食者的追击,尤其是一跃可以达到3米的高度,可谓是羚羊中的跳高健将。
跳跃起来的黑斑羚,犹如一道优美的弧线
图片来源:WikipediaCommons
为求生而奔跑——瞪羚
汤氏瞪羚(Eudorcasthomsonii)
瞪羚是羚羊亚科的代表类型,这一类羚羊往往拥有相对娇小轻盈的体型,以及迅捷的奔跑速度。
汤氏瞪羚与猎豹的追逐战,是关于非洲草原纪录片永恒的经典镜头。汤氏瞪羚是东非最常见的羚羊之一,身体两边贴近腹部的一条黑色纹带,是其最鲜明的特征。
汤氏瞪羚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90公里。它与猎豹这对生死冤家,各自代表了非洲食草与食肉动物中的顶尖速度。
葛氏瞪羚(Nangergranti)
葛氏瞪羚是肯尼亚草原另一种极为常见的瞪羚,与汤氏瞪羚相比,雄性葛氏瞪羚的犄角普遍要更大,而且身体侧面的黑色纹带,常常不似汤氏瞪羚一般明显。
跳羚(Antidorcasmarsupialis)
分布于非洲西南部的跳羚,外貌可以说与汤氏瞪羚非常接近。最大的差异是从正面看去,跳羚的双角一般朝两边扭曲。
骨骼惊奇的长颈羚
在东非的多树灌丛地区,常能发现一种体态奇异的羚羊——长颈羚(Litocraniuswalleri),它与瞪羚同属羚羊亚科,但形态却发生了很大改变。
顾名思义,长颈羚拥有比例十分修长的颈部,这有助于它们取食灌木较高的枝叶。可一旦遇到那些伸长脖子也触及不到的树叶时,它们便能够施展出一套“神技”,仅仅用两条纤细的后腿站立在地上,用前蹄扒住树枝,直直的立起取食,此时它们头部距离地面的高度,足以达到2米左右。
羚羊世界中的迷你成员
我们一般印象中的羚羊,总是拥有高瘦挺拔的躯体。不过也有不少羚羊,身材矮小到仿佛一只长腿兔子。它们往往十分害羞,难于被人类发现,要找到它们,可需要一定运气。
柯氏犬羚(Madoquakirkii),属羚羊亚科,下垂的小鼻子,是它们最鲜明的特征
桑岛新小羚(Neotragusmoschatus),属羚羊亚科
石羚(Raphiceruscampestris),属羚羊亚科
灰霓羚(Sylvicapragrimmia),属霓羚亚科
图片摄影:赵超
“只要打开了话匣子,他本人的传奇经历和科研故事足够让你听一路,更神奇的是,听说和他一起,遇见珍稀动物的运气会特别好。”
-自然圈CEO、自然圈资深活动领队、鸟类和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自然摄影师
-具14年的带队经历,带领团队在中国以及亚非拉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野外工作
-在灵长类和鸟类动物研究领域,他与同事一起描述了灵长类新物种白颊猕猴和天行长臂猿,这是世界上第2种和第3种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还参与命名了鸟类新物种喜山光背地鸫
-在自然摄影领域,他的作品曾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并有大量中国野生动物图片作品发表于中国国家地理、博物、华夏地理等媒体,为中国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做出贡献
-有温度有情怀的科研故事总是最打动人的,他对自然保护的热爱与坚持,他专业严谨又不失亲切气质吸引了一大批坚定的跟随者。
图片摄影:李可莱
研究植物的女艺术家,画笔与望远镜都是最爱,脚踩凉鞋探索自然。”
自然圈活动领队、自然体验与科普课程设计师
曾多次带队前往肯尼亚、婆罗洲、西双版纳、高黎贡山、内蒙等地开展自然教育与游学工作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参与过植物演化和灵长类动物保护的相关研究,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美术科班出身,擅长植物科学绘画,自然说首席插画师和设计师
对自然课程设计有独到的想法,多个原创课程及手绘作品深受队员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