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形状 >> 七夕会雅玩赛璐珞之恋
赛璐珞曾是动画制作的必需品,虽被数码技术所淘汰,却总觉得赛璐珞的年代非常亲切,非常厚道。
小时候常常在塑料片上画画,待到夜幕降临时,用手电筒把画面映射到墙壁上,看着自己笔下的卡通人物被无限放大,并且随着光线的抖动,似乎还能活动起来,心里充满了快意。
我的这些把戏,古已有之。旧石器时代的石洞壁画上,可见动物被叠加了多条腿,用来表现某个被分解的动作,比如野牛的奔跑。伊朗沙赫里索克塔出土的一只陶碗上,绘有五幅山羊图案,陶碗旋转时,能够看到这只山羊朝着一棵梨树跳去。这可视为动画的老祖宗了。
稍大一些,听说了赛璐珞的概念。赛璐珞,塑料的一种,透明,可绘,可染色,比起我儿时画过的塑料片无疑高级得多。老早没有用到赛璐珞的时候,动画制作需要重复绘制背景,并要做到天衣无缝,否则就会“穿帮”,前功尽弃。有了赛璐珞,可用来取代动画纸,动画作者不必在每一张动画纸上重复描画背景,只需将活动的形象与固定的背景分层,活动形象单独描画在赛璐珞上,再与背景叠加起来拍摄,多快好省,事半功倍。当年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和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就开始利用赛璐珞的妙处了。
没有电脑的年代里,画动画,全靠手中一支笔。1秒钟得有24幅画面,才能满足人类视觉停顿形成的误差,使动画变得连贯流畅起来。我算术不好,但也能算出,10分钟的动画,要画到张原稿。可想而知,一部两个多小时的《大闹天宫》,得投入多少个创作人员,花费多少个工时,消耗掉多少张赛璐珞,在大量密集而乏味的手绘劳动中,才诞生了这样一部被称为中国动画里程碑的鸿篇巨制。
曾经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参观,走马观花,旧梦重温。当时厂里还部分保留了手绘技术,看成排的美工端坐在画桌前“描红”,非常辛苦的样子;而电脑动画的兴起,正在渐渐“蚕食”赛璐珞的施展空间……
小荷才露尖尖角,赛璐珞原稿如今也耐不住寂寞,悄然现身于拍卖会动漫专场,价格一般在至元。窃以为,如果只是为了收藏一份难忘的动画情结,买上一两张赛璐珞欣赏足矣;若是为了投资升值,则大可不必。因为,一则赛璐珞多为流水线“描红”之作,鲜有名家手笔;再则上海美影厂的仓库里,赛璐珞原稿以成千上百万计,多到满坑满谷,恰似笼中之虎啊。大凡藏家都明白,数量乃价值的大敌。
偶然间,收获一张《金猴降妖》的赛璐珞原稿,令我欣喜不已。还记得,这部动画经典之作,说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还是那几个情节,人物还是那几个人物,但无论造型设计还是拟音配乐,都十分用心。还记得影片中的猪八戒吃了败仗,把耳朵拉大当作风帆,落荒而逃,是国产动画片里少见的幽默。
数码技术一路高歌猛进,赛璐珞终将被甩出动漫的轨道。望着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电脑动画充斥荧屏,总觉得赛璐珞的年代非常亲切,非常厚道。(黄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