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形状 >> 国学山海经西三经土蝼,最早的羊可
#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的发动机,它不是一部纯神话的国学。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土蝼注解西次三经:
《西次三经》中记载了从“崇吾山”到“翼望山”共二十三座山的地理分布、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
白话文:
昆仑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普通的羊,却有四只头角,名字叫土蝼,它是能吃人的。
注释:
蝼:读音,lóu。
土蝼:
一、明代,文人骚客眼中的土蝼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编纂的聚锦堂本《山海经图绘全像》,土蝼为羊形,与普通羊的区别,它有四只头角,正徒步于山涧之间。
明·土蝼二、土蝼,真有吃人的羊吗?
不平凡的昆仑山
不仅是《山海经》还是史料中,在昆仑山这块土地都是神仙、妖魔鬼怪并存的地方,而对于神兽来讲,要不是被“招安”后成了益兽,要不是保持原本面貌的凶煞之兽。
这时候,仙界与魔界站在对立面,他们各自把持着神兽,益兽归了仙界,凶煞之兽归了魔界。
听起来,昆仑山及其生灵好像过于被神化,但这样的神话的传说一定有属于它的历史事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上古时期,巫文化特别被推崇,巫文化有点像尚未成型的道家文化,它所体现出来的是过于依赖自然崇拜,人的意志基本被忽略,但部落生存与延续得到重视,这会造成部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笔者认为,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土蝼吃人的记载可能被进一步夸大了,但我们不否认土蝼性情暴躁,会有攻击人类的现象。
纵观动物界,温顺食草的动物数量远超过暴躁食肉的动物,并且后者渐渐走向濒危物种,而前者越来越多。
最早的羊可能是吃人的
笔者认为,“食人”应该理解成“食肉”,动物在最初阶段都是食肉的,为了自保,它们的性情十分刚烈、暴躁,而越是这样的性情,越是违背了生存之道,因为强中自有强中手,把自己与“他人”对立起来,必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非常幸运的是,在上古时期出现了一个影响深重的现象,那就是人类开始懂得“驯化动物”,它让原本凶煞之相的动物变了温顺,也因此得以生存下去。
当今,土蝼早已经不存在,而今天能生存下去的羊有可能与土蝼是同类或是同类不同品种,只因为羊接受了“生存之道”,久而久之自身进化了,将食肉的习惯改成了食草,将原本凶煞之相变成了给人温和、温顺的印象。
四角羊昆仑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昆仑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昆仑山山脉。
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
国学《山海经》西三经——钦原,一只有毒的古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