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形状 >> 我校三学院数十名教师赴青城助力我国种业创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近日,我校动科学院、草业学院、食品学院在畜种、草种方面的数十名专家齐赴呼和浩特,参与一系列种业活动,助力我国种业健康、创新发展。
种康院士作“草种质创新的技术瓶颈与理想路径”报告
期间,我校动科学院李孟华教授和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林克剑研究员联合主持了首届北方种业青城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学院种康院士、中国农科院黄三文研究员及李孟华教授分别针对草种质创新、马铃薯基因组育种和羊种质创新做大会主旨报告。我校张沅教授、王雅春教授、曹志军教授、赵春江副研究员等受邀参会,主持或做专题报告。
李孟华、张沅、张勤教授分别作报告
北方种业青城论坛会场
会上,李孟华教授领导中国农业大学羊遗传与种质创新研究中心团队与武汉影子基因合作开发的绵羊10K全球品种资源鉴定芯片、山羊10K全球品种资源鉴定芯片和羊5K奶用性状育种芯片三款新产品正式发布。研发团队分别利用个绵羊和72个山羊品种的深度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展严格质量控制分析,得到绵羊和山羊品种的基因型数据集。通过利用群体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分析方法(如Fst、进化树和PCA等),分别鉴定可区分绵羊品种和山羊品种的关键突变位点,可用于绵羊和山羊品种精准资源鉴定。
羊遗传与种质创新研究中心液相芯片发布
为建立企业与高校的联系纽带,助推种业发展,会议期间成立了羊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我校李孟华教授为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林克剑研究员、华智生物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等为副理事长,内蒙古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刘志红教授为副理事长、秘书长,多家产学研优势单位代表为理事。我校吕锋骅副研究员作为代表,上台受联盟单位牌。
反刍动物联盟成立仪式
此外,我校李孟华教授主持的“内蒙古地方羊遗传资源鉴定和种质创新”项目也同时启动。我校动科学院李孟华教授、吕锋骅副研究员、杨继副研究员、徐松松副研究员,我校草业学院贾善刚副教授,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刘永斌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燕军教授、刘志红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杨晓静教授等课题负责人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所所长林克剑,草原所所长助理、成果转化处处长那日苏,北方中心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萨茹拉、北方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凯出席启动会。项目负责人李孟华教授对项目绩效目标、任务分工及目前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将深入开展内蒙地方羊种质资源鉴定,加快优良品种的育种进程。
“内蒙古地方羊遗传资源鉴定和种质创新”项目启动会
最后,我校主持承担的十四五项目“主要农业反刍动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年中总结会也在呼和浩特召开。项目主持人李孟华教授做进展报告,我校连正兴教授、俞英教授、王雅春教授、张毅教授、张雅丽副教授、王波副教授、吕锋骅副研究员、杨继副研究员、徐松松副研究员、韩博副教授,课题组其他单位成员等参会并汇报进展。张沅教授、张勤教授、昝林森教授、田冰川董事长等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已取得的成果,并为项目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十四五项目“主要农业反刍动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年中总结会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战”。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生物育种产业步伐。
供稿:动科学院
供图:动科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