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生活环境 >> 核雕艺人王建学方寸间雕出潍坊人文故事
现年44岁的王建学从小喜欢画画,中学时开始琢磨着雕刻,后来被推荐到北京学习骨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年起,他开始接触潍坊核雕,并创作了一系列与潍坊历史文化名人有关的作品,用核雕讲述潍坊人文故事。8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十笏园文化街区,听核雕艺人王建学讲述他的故事。
半路出家,从骨雕转战核雕
当天上午9时许,王建学正在工作室里专心地雕刻着一个桃核。“我一开始学的是骨雕,年才开始接触核雕,两者材质不一样,使用的刀具也不同。”王建学说,从骨雕到核雕,他适应了两三个月才感觉顺手。
王建学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雕刻作品,有骨雕,也有核雕,核雕作品包括潍坊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人等,每件都栩栩如生,极具艺术感染力。
核雕作品《十笏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左边长廊、右边假山、中间四照亭,还有春雨楼、砚香楼……景物布置完全按照十笏园的建筑来定位,浓缩到一个约4厘米长的桃核上,刻画得惟妙惟肖。
“这是我今年1月新完成的一件核雕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王建学说,为了挑选到合适的桃核,去年10月份开始,他多次到临朐、昌乐、青州等地购买挑选桃核,从一麻袋一麻袋的桃核中,最终挑选出了一个中意的。
王建学说,把一个小小的桃核变成层次丰富、栩栩如生、棱角分明的艺术品,要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是选料,要选择密度大的成熟桃核,这样更容易雕刻精细的部位,也便于长久保存。第二步是主题定位,用笔先在桃核上画出主题,用刻刀进行定位,掌握好整体作品布局的比例。第三步是逐步细化,运用浅浮雕、深浮雕、镂空等多种手法进一步细雕。对人物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服装鞋帽等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修整,一件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品就完成了。
王建学正在雕刻作品。
受家人影响,从小擅长雕刻
受《十笏园》作品的启发,王建学萌生了雕刻潍坊历史文化名人的想法。
说到潍坊的历史文化名人,那就不得不提郑板桥。郑板桥在潍期间,不仅写下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诗词,更是打开粮仓救济灾民,在潍县留下了千古美名。王建学的核雕作品《郑板桥开仓济民》选取的就是这一段故事:一身长衫、撸着袖子、一缕山羊胡造型的郑板桥,背景是潍县的老城门楼子,两个清兵正放粮,一些百姓在收粮,还有玩耍的孩童……在一个高约4厘米、宽不到2.5厘米的桃核上,他雕刻了12个人物。
雕刻渐入佳境,王建学又围绕着韩熙载、李清照、苏东坡等潍坊历史文化名人,雕刻了《韩熙载夜宴图》《丑奴儿》《密州出猎》等作品。
核雕作品《丑奴儿》以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表现的是潍坊媳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秀恩爱的场景,创作灵感来源于李清照的词《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现年44岁的王建学是滨州沾化人,母亲和舅舅是当地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母亲擅长剪纸、绣花,舅舅擅长书法、绘画。受家人影响,王建学从小也喜欢画画并颇有天分。上中学时,他喜欢上了雕刻,刻什么像什么,深受老师、同学的好评。
亲戚朋友看到王建学在雕刻上颇有天分,都建议他往这方面发展。年,通过亲戚介绍,王建学在北京一家骨雕厂做起了学徒,开始接受正规的雕刻训练。在这家骨雕厂一待就是五年,王建学学到了不少雕刻知识。上世纪90年代末,骨雕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后,王建学独自来到潍坊发展。
希望更多人通过核雕了解潍坊历史文化
刚到潍坊时两眼一抹黑,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王建学只好摆起地摊维持生计。年前后,比较流行佩戴骨雕等饰品,这为他带来了一线商机。“我将牛骨刻上有意义的图案,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王建学说,靠着摆地摊,他渐渐地有了经济基础。年,他开了一家店面,继续雕刻吊坠等饰品,他将自己的想法与客户的要求相结合,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深受客户们的认可,积攒了不少老客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在潍坊的日子里,王建学开始对潍坊核雕有所了解。年春天,在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丁传信的引导建议下,王建学开始研究潍坊核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一开始雕刻的是侍女,作品一亮相,部分核雕老艺人觉得不错,这给我增添了不少自信。”王建学说。
年,王建学参加了世界风筝创意大赛。他在一个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潍坊春天放飞风筝的场景,用奎文门做背景,4个顽童正在放风筝,两只蝴蝶风筝,两只龙头蜈蚣风筝,极具潍坊特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场景。凭借精湛的技艺,这件作品荣获了当年的世界风筝创意大赛二等奖。
目前,王建学正在雕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下一步他将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