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炎黄匈奴夏商周和古羌人,黄河流域的父

发布时间:2023/2/13 15:17:30   

犹太教和它衍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把第一个女人夏娃设定为用第一个男人亚当的肋骨造成。它与很多民族的母系氏族起源传说正好相反。在宗教长期影响下,大航海时代发现的世界各地的母系氏族社会,被看作人类文明退化的证据,并从反面证明了宗教社会和父权社会的正当性。一夫一妻制或者一夫多妻制被认为是上帝为人类设定的本能属性,从人类社会开端时既如此。

母系社会是否存在?

在达尔文进化论和社会科学没有被人们发现之前,母系社会的确令近代人难以接受。那个时代的男人难道就没想过要有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儿女和自己的家庭,而不仅仅只有一个母亲吗?他们想过吗?类似的问题在后世不同政治制度中也一再出现。他们想过吗?看来,每个人都长着的大脑绝大多数时候只是欲望的器官,思想控制和社会控制在任何时代都很奏效。

考古学家经过长期努力,已经确定约公元前年至年前,我国远古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黄河流域

不过,母系氏族社会为什么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仍存在理论分歧。最著名的是马克思的生产力辩证地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个理论对比从前而言是巨大的思想进步,在大尺度时间内在不少时期也有效,不过不能直接解释一个母系氏族的转变过程。初期氏族自发地主动转变,与后期氏族被动转变显然不能相提并论。渐变论和突变论都是现实的可能变化模式。

比如说,畜牧业对社会进步的意义非同寻常。

猪,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的浙江宁波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即被发现。然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社会。

野猪

中国黄牛可能也是中国人自己驯化的,最早记录出现于黄河中下游,时代为公元前多年前。此时黄河流域已经完成了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牛并没有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羊,并非由中国人驯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公元前年前,中亚西亚的山羊已被驯化为家畜。而羊传入中国的时期却正好处于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那个时期。

山羊比较弱小所以最早被驯化

由此可见,并不是简单任何一种畜牧业都能促进社会制度的演化。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现在都知道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分工安排。女性从事采集劳动,男性从事渔猎劳动。女人身体合适时,也经常随同男人一起去捕鱼和打猎。当时是石器时代,男性使用削尖的棍棒和石头去捕鱼和狩猎,效率极其低下。即使后来发明了弓箭,石质箭头也没有根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使得男性渔猎劳动经常空手而归。女性的采集劳动获取的食物,必须支撑幼儿和老人,以及傍晚回来的往往一无所获的男人们。据估计,女性的采集劳动占据了当时人类所有食物产量的三分之二。这就使得女性在氏族中处于优势地位。

为什么男人不也去采集呢?这是因为性别差异以及社会分工导致整体效率提升的经济学原理在默默起作用。男人渔猎时当然会顺便采集食物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去采集,都能支撑整个族群的晚餐。然而,有件事情是男人干不了的,那就是给婴儿喂奶。这件事只有女人能做。总不能让需要奶孩子的女人去捕鱼或打猎吧。未成年子女也需要照顾。母系氏族社会时,人们还只知道自己的母亲,并不知道还有个父亲。这就不难理解,必须要由从小带大的母亲去照顾还未成年的孩子们。这样一来,最合理的方案,就是男人去捕鱼和打猎,女人去采集。

中后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时还有个略显奇怪的风俗。成年男性白天为母亲所在氏族劳动,晚上跑到妻子(不是一个)的氏族去过夜。看来,这女人还得给外氏族的男人管饭。

母系社会女人承当三分之二食物生产

这样的社会分工使得女人的采集劳动承当了三分之二的食物生产。再加上人们只知道自己有个母亲,不知道还有个父亲,男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自然不能与女人完全平等。好在,男人手里的棍棒和石头也能保护族群的安全,免于猛兽或其它人类的侵害。所以,男女地位还算平等。不过,政治方面女人的地位自然而然地很优越。比如,从母亲的姓,后期时男人外嫁到女方氏族等。

那么,猪的饲养那么早,为什么没有提升男人的地位呢?这是因为猪是被圈养的家畜。猪只需要女人就能饲养。即使在后世和当代,家庭养的猪也基本上由女人制作饲料来喂养。猪非但没提升男人地位,可能正相反。鸡鸭鹅等家禽对男女关系的影响与猪类似。被这些畜生累得半死的女人可以合情合理地抱怨那些不劳而获的男人。伊斯兰教禁止养猪,看来蛮有道理。

农业生产的发现对于男性地位的提升也不明显。它仅仅使男性与女性更平等。所以农业生产促进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所需时间很漫长。手工业也有类似问题。只有在商业发达地区,手工业才能显著提升男性社会地位。当然,如果能有足够长的时间,农业和手工业在普通情况下,也能逐渐实现父系氏族社会。然而,黄河流域当时并没有提供这种普通情况。

塞外牧马

真正能够提升男人地位的是牛马羊这类牲畜。它们在当时不能被圈养,只能放牧。牛马放牧距离远,适合游牧部落。羊放牧距离比较近,适合定居生活。后来,牛在农业地区也变成圈养。放牧是必须外出的劳动,这就不适合女人去做。狼等猛兽很喜欢捕猎牛马羊,男人的棍棒、石头和弓箭正好派上用场。所以,这三类牲畜在几乎所有人类群体中都由男人去放牧。在某些母系氏族社会末期,羊甚至是男人嫁到女方的嫁妆,离婚后也带走。牛马羊的繁殖力较高,在男人的武装保护下,生存率更高。山羊繁殖力尤其强,多数为2年产3胎,每胎多为2羔。它们提供的肉、奶、毛皮越来越多,终于显著高于女人采集劳动和圈养劳动的产出。此时,氏族还可以转移到适合放牧而不适合采集的更广阔地区。而且,氏族人口也在短期内迅速增长。新的氏族会在羊的繁殖力推动下不断产生,不断扩张。这样,男人的地位快速提升起来。

牛马引入中原地区时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了。牛马对于北亚游牧民族的父系社会发展更有作用。山羊最早引入黄河流域,正好引领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

据推测,在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了驯养山羊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年前,西亚山区的山羊已被驯化为家畜,随着游牧民族的迁徒,被带到非洲、欧洲和亚洲各地。其中一支原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印欧人(雅利安人)游牧部落“库提人”(Guti/Kuti),也向东开始了跨度几百上千年的迁徙。他们沿帕米尔河的瓦罕走廊翻越葱岭到达水草丰美的新疆塔里木河盆地,于公元前年前形成第一批吐火罗人,并在广袤富饶的新疆西域地区建立了大量游牧或定居的文明,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疏勒、于阗、龟兹、焉耆、楼兰等西域诸国的祖先。

吐火罗人

另外,吐火罗原是中亚古国名,写作Tochari或Tokhara,这已经是从古吐火罗语翻译成英语的写法了。它在库提人推翻巴比伦王朝后建立,后被苏美尔人推翻。库提人因而迁徙。吐火罗人征服的匈奴人或者古羌人很可能把它读成“大夏”的近似音。大夏既是吐火罗。此处的“大”并非伟大、很大之意,只是音译。不过《史记》中所称大夏指今日阿富汗境内,已时过境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新疆生态环境不同于现在,为连片的草原,非常适合放牧羊群。

由于山羊对原始社会中男性地位的提升,此时的古吐火罗人已经步入父系氏族社会。山羊具有很强的繁殖力,适合环境中能快速增殖,这也促进了饲养它们的氏族人口迅速繁殖,分化出新氏族迁居别地,从而实现快速扩张。

古吐火罗人的一部继续向东扩张时,受到蒙古高原游牧部落的阻挡,与其中一部分融合后成为最早的“塞种”匈奴。其余部落则演变为父系氏族社会的黄种匈奴。吐火罗人男性以R1a系为主,匈奴男性则是C2系、N系以及Q系为主。

匈奴骑兵

另一部从塔里木盆地沿昆仑山南麓、祁连山进入青海甘肃河套的黄河上游地区、与更早定居于此的先民部落融合成为古羌人。古羌人男性以O2系为主。古羌人也演变成父系氏族社会,并接受了古吐火罗人的羊、轮子与车、青铜技术等。

在山羊强大的繁殖力推动下,这些有着原始印欧人血统的古羌人也四处扩张。在公元前千年左右,同化了黄河上游的氏族,将它们也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在中国上古传说中,对应着黄帝部落征服炎帝部落,形成炎黄集团。“羌”与“姜”这两个字都是“羊”字头,下面分别是“儿”与“女”,甚至在甲骨文中就能如此解释。姜姓部落是历史中著名的羌人部落。这些土著氏族部落有着大量N系和C2系男性。同样,山羊也推动着炎黄集团扩张。

古羌族以牧羊为生

此时,黄河中游和长江之间还是九黎族的部落,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或者正在向父系氏族社会缓慢转变。男性基因混杂,既有北方的C2/Q/N/系,也有南方的O2系。在中国上古传说中,其首领是蚩尤。有人认为九黎族来自更东方的东夷族,不过更像族群概念而不是部落联盟的政治概念。炎黄集团通过长期扩张和战争,最终战胜了蚩尤,同化了部分氏族,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之间形成了夏部落集团。至此,黄河中游地区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大夏”(吐火罗)与夏部落很可能由于古羌人而产生难以察觉的联系。古羌人的文明得自吐火罗人,包括畜牧业、冶炼青铜、轮子与车、父系氏族社会制度等。古羌人可能因此把自己征服九黎族后形成的新部落以“夏”来称呼。甚至炎黄集团也可能因此自称“诸夏”。“夏”或“夏后”很可能是当时古羌人称呼己方氏族部落的代称,以夏或夏后自称,类似现在的民族。当时正是蒙昧时代,古羌人崇拜古吐火罗人理所当然,总不能崇拜被自己击败的生产力低下的部落文化吧。不过用“夏”来称呼靠近长江的部落倒是贴切,没有四季分别,常年如夏。

涿鹿之战背景画、蚩尤雕塑

古羌人自己占据了黄河河套地区,甚至在西晋时期仍保持一定独立性,直到东晋时才并入匈奴,再往后成为蒙古人的南枝的一部分。这也使得蒙古人南枝有大量O2系男性。

此时,黄河下游地区分布着东夷族,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末期,甚至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不过从后来的商部落有妇好领军出征来看,前一种情况更可能。东夷族已经开始养殖猪、鸡,有农业生产。最有名的商部落后来从稍北地区迁入。东夷族C2系和02系男性较多。在与古羌人部落、夏部落以及后来的周部落冲突后,东夷族和商部落均以失败告终。黄河下游地区完全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此时已经到了公元前年。

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

从古羌族一两千年的扩张历史来看,黄河流域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与他们有莫大干系。东夷族的父系化趋势最明显,然而在商部落时期依然有女人领军征战的历史。如果没有古羌族的扩张,这些氏族部落转变为父系社会的时间可能还需要几百几千年。

九黎族是母系氏族社会发展最完备的族群。各氏族男人联合征战,有最高军事首领:蚩尤。军事民主制和部落联盟的特征显而易见。父系氏族的古羌族经过反复战争才击败九黎族。由此可见,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这样的本能性质的政治转换,尚且需要战争来完成,可叹后世民主制度建立之艰辛。

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

在和平过渡的案例中,母系氏族社会后期产生的走婚制一类的对偶婚,是自然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必要阶段。对偶婚时,只有一女和一男同居生活,虽不稳定,但是子女所属父亲已经清清楚楚。原本氏族内部同辈后代在心理上都被认为是姊妹兄弟。从对偶婚开始,亲姊妹兄弟只用来指同一父母所生子女了。这样,维系母系氏族的血缘关系纽带破裂,情感纽带消失,母系氏族解体不可避免。

有明确父亲的后代会被自己父亲特殊照顾,也会被原母系氏族同辈人逐渐排斥。这样,女人嫁到男人氏族就很合理了。这个历史过程在和平环境中很漫长。在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同时存在于一个部落中。当然,中国的现实与此不同,是急剧变化形式的。其原因正在于古吐火罗人和古羌人。

看来结个婚也是祖先奋斗来的

回顾这段历史也能看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变革时确实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它不是真理,而只是合理。猪、牛、马、羊都被人类驯服,真正推动社会变革的只是适于放牧的那一种类。设想任何一种科学和技术都有着带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想法和理论,可以休矣。

人类原始社会可以说只完成了一件事情,即父亲角色的确定。这样一个拼图的完成,竟然花费了人类几十万年。尤其在中国,更是依靠战争才完成。人类本性如此,过于高尚的事物只可能是谎言或幻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2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