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我在书店看到的阅读记忆缺失读者来稿

发布时间:2023/10/24 12:51:25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www.xftobacco.com/zzbb/
新华书店。(作者供图)我的童年“没有阅读”几乎每一位厉害的大作家在回忆自己的童年,都会提到阅读的重要性,从爸爸妈妈订的杂志里进入文学世界啦,在图书馆和书店找到文学之门的钥匙啦,再或是从小就偷偷上课看书,被老师没收之类的。可惜这些经历我通通都没有,小时候,我生活的地方没有书店,没有报刊亭,更没有儿童文学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所以,如果把“儿童”定义为12岁以下的孩子,毫无疑问,我的童年是没有什么阅读回忆的。但迟到的阅读经验丝毫没有妨碍我在“后儿童时代”爱上儿童文学,这反而让我对它们视若珍宝,并且用神圣、敬畏的态度来对待。时至今日,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在重复我的童年,他们有的人会在后来遇见文学,被其救赎,可绝大多数人可能没有那么幸运,会永远与之失之交臂。现在城市化速度这么快,科技这么发达,网购这么便利,尤其是“大语文”时代的来临,童年阅读记忆缺失怎么可能呢?我在这里提到的“阅读记忆缺失”,是指孩子在阅读中没有得到任何正向影响或是收获快乐的回忆,不会在长大之后对阅读有任何美好回忆的现象。因为拥有一段美好的阅读记忆,首先需要爱上阅读并从中找到乐趣,才能开始自发自愿地去阅读,从而产生积极回忆。像是被强制性的阅读,或是,由家长代劳选择认为适合孩子,实际上孩子却不喜欢的阅读经验都不会产生美好的阅读记忆。这种强迫性阅读就好比在两种水果营养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明明孩子爱吃苹果,家长非要觉得吃香蕉对孩子好,一个劲儿地给孩子喂香蕉,这也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排斥。“后儿童时代”,我与文学相遇在“后儿童时代”我很幸运地遇见儿童文学,遇见许许多多的故事,和故事里跟我经历相仿的小主人公们,也因此见识到了更糟糕或更美好的世界。原来我真的不是世界上最孤单的人。成长就像是闯关,一关更比一关难,每次当你深陷囹圄觉得再也冲破不了的时候,总会出现一线生机和另一片泥潭。而作家们领先我们很多,他们从未来穿越回来,向我们传授自己曾经的闯关经验和技巧。很多看书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可惜,为什么自己没有在该读这本书的年龄读到这本书呢?所以我总是会把我认为合适的书推荐给身边合适的小朋友们,就好比,我尝到一块特别好吃的糖,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品尝到这块糖的味道,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给个机会总不会错。年我去中国台湾做交换生,学习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老师向我们展示立体书的时候说,这些都是他儿子小时候看的书,有一定年头了,要小心一点翻页。他的儿子是年出生的,跟我一样大,这是他从小已经习以为常的书,我却是第一次见。我把它们捧在手里,小心翼翼地像是一件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带走多萝西的龙卷风随着书页的开合旋转;带上书中附送的绿色镜片的眼镜,这样你就真的会身临其境这绿色的翡翠国;悬空漂浮的热气球……在那里,我受到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专业训练,读了许多没有读过的儿童文学书籍,翻了无数从来没有见过的绘本。只要有时间,就会到图书馆的绘本区,翻绘本,因为有太多太多原版绘本是我从来不曾有机会见过的,我不想错过任何一本好书,于是,我按照书架开始读,从书架的第一排第一列开始翻。这个过程就好像是沧海拾遗,我当然也因此捡到了很多宝贝。书店里的展陈。(作者供图)许多孩子仍在经历童年阅读的缺失从台湾回来之后,我的心被儿童文学填得满满的,我也想为儿童文学做点什么,如果有什么行业能够让一个籍籍无名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安利儿童文学,那非书店莫属了!我所在的城市属于三线城市,在文化发展上,算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城市。我想用自己在本市新华书店实习的经历来告诉你们,在书店,我见到了太多引人深思的情景与无奈。当今的中国,儿童书籍大爆发的中国,仍然有许许多多孩子正在经历童年阅读的缺失。在书店里,家长们对于各种书单的盲从可谓是无以复加的地步。绝大多数的家长代劳拿着老师列的阅读清单过来买书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被塞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忙到不能亲自前来。有的孩子倒是来了,他们神情冷漠,拿到书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目光不会在一排排书架上过多停留,然后心事重重地离开。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些对清单以外的书籍感兴趣,却被家长以耽误学习为理由拒绝的。正如开头所提到的,书单的确是老师和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相对来说“最不会出错”的一个清单,然而正因为过于追求各个方面的“正确”,也导致了个性的缺失,在当下追求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社会,倘若老师无法将精力花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需要担负起责任的正是家长。老师们提供的阅读清单是好书,然而孩子们爱读的阅读清单也不能完全否认。家长对书籍的不了解也很令人心痛。家长们崇拜知识,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谁不想让自家孩子出人头地呢!他们崇尚成绩,可是他们似乎把成绩和课本知识当作是衡量孩子们的唯一标准,至于课外书这种耽误学习时间的闲书,自然是不支持的,可是碍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只好给孩子选购。我曾遇见家长带着书单选购绘本,当他们拿到绘本,看见定价之后,立刻大呼不值,有的立刻掉头就走,有的家长则直接告诉孩子,在书店看完再回家。而至于漫画这种早已被污名化的书籍,即便是在阅读清单上,如《父与子》,《三毛流浪记》等经历了多年时间淘洗的经典,也会被家长归为不务正业,从而拒绝为孩子购买。来买书的家长们不乏直接询问书名的,“钢是怎么炼的”(正确的书名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小猪嘀里嘟噜”(正确的书名应该是:《小猪稀里呼噜》,孙幼军著),或是“天堂山羊草”(正确的书名应该是:《山羊不吃天堂草》,曹文轩著)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询问比比皆是。至于如何从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中做出选择,则更是毫无规矩:买便宜的,反正内容都差不多;买厚的,越厚的书性价比越高;买带讲解的,有讲解还有好词好句可以让孩子省点事……如果对于书籍不够了解,就算是大力支持孩子阅读的家长们,也很可能买到不够好的作品,从而让孩子们阅读感受大打折扣。除了家长们的问题之外,市场上的图书似乎走入了一个利益至上的怪圈。以我所在的书店为例,他们往往把利润高的书籍或是畅销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而真正的好的文学书,倘若不进行一些宣传,很可能会被雪藏。精雕细琢的好书藏在隐秘的角落无人问津,良莠不齐的畅销书在最明显的展台门庭若市。书籍市场越来越注重封面的华丽,内容的功效型和营销的手段,长此以往下去,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书籍出版越来越快,越来越匆忙,新书越来越多,营销越来越花样百出,可是真正阅读的内核却被忽视了。喜新厌旧,重外表轻内在,重功能而非文字这些都不应成为书籍这种精神产品的规律,我们当下需要的,是能够让好书最终流传到孩子们的手中,而不是无穷无尽的新书。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渠道便利的时代,让孩子拥有愉快的阅读记忆其实是很容易的事,但同时又是很难的事。容易是因为几乎任何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大量的书籍资源,真正困难的是该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成美好的阅读记忆,这恐怕不是孩子自己能完成的,当然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家长、老师或者某一个专家,某一个领域,因为谁也不能独自冲锋陷阵,只有并肩前行,像一股绳子,配合得越来越紧密,才能够给越来越多的孩子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美好的童年阅读记忆。文/林小朵编辑/申婵罗东校对/柳宝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0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