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16楼深读周刊向上吧青年乡村振兴中的

发布时间:2023/5/27 13:12:54   

卷首语

用青春热血标记“家乡美”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周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

好年华遇到好时代,年轻就该“燃”起来!刚刚过去的劳动节、青年节,暖阳洒满了湖湘大地的沟峁山梁,一曲曲乡村振兴的新歌,伴随着无数湖湘青年接续奋斗的脚步,在山峁间奏响。

智慧农业基地,27岁的科技员奚伟指导数字化种植技术,收获信任;山野中玫瑰花田,“80后”海归白领张凤梦想“打造浏阳黑山羊牧旅综合体”,计划推进;直播间里,“95后”导游“浓阿妹”直播带客云游“国际张”,人气奔涌……农机的轰鸣,禽畜的欢腾,花开的声音,都宛如青春之歌的韵脚。

农业农村部的新闻发布称,推进农村创业拓渠道是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乡村振兴期待你们的生机力量。

坚守,创新。你们,有拼劲、懂市场、脑子活……还有难以割舍的乡村情怀。

淬炼,成长。你们,脚踏实地,踔厉奋发,既是“新农人”,也是“兴农人”。

有梦,赤诚。你们,用青春热血标记自己的美丽家乡,洒下热血,播种汗水。

本期《16楼深读周刊》,三湘都市报以《向上吧,青年》为题,致敬每一个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力奔跑的青年。

百年芳华,青春万岁!

■彭治国

重入农门,“菜鸟农人”变创业里手

辞掉高薪工作返乡发展,他们在广袤农村开辟新天地

从芝加哥回到浏阳市荷花街道西环村,张凤放弃了沿海地区企业的高薪岗位,回到家乡成了一个家庭农场主;拼尽全力端起的“铁饭碗”,莫湘漪说丢就丢了,她要重新“跳农门”,寻找自己的价值;自己回到农村,还把妻子也拉回来,肖胜蓝这对“夫妻档”让湖南人在冬季吃到了本地辣椒……正在振兴的乡村与思路新奇的青年们“一拍即合”,谱出了一首首发展新曲。■全媒体记者李成辉

海归白领:

“菜鸟农人”扎根乡村打造“羊动力”

“玫瑰花打骨朵了,要适当松松土。”5月4日,浏阳天子湾风景区里,负责人张凤一边查看玫瑰长势,一边叮嘱工作人员。

年出生的张凤,留着一头利落的齐耳短发,嘴巴、眼睛时常都笑得弯弯的,对田野里的事儿却是“门清”。她大学读的经贸英语,还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交流学习一年半,毕业后成功入职江苏一家知名企业,收入不菲。

年,张凤辞掉工作回到了湖南。“看了省会、沿海还有美国的世界,最爱的还是浏山、浏水、浏人。”返乡后的她,决定将自己的创业梦想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于是创办了浏阳市天子湾种植专业合作社。

虽是一下子扎进了农业生产,但在创业之前,张凤其实对农业“一窍不通”,不过她愿意“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学”。正巧,那时赶上长沙农业局举办“农业领军人才培训”,培训班里的所有人最后都记住了一个叫“张凤”的学员——咨询的问题最多、感兴趣的方面也最多。通过不断学习,“菜鸟农人”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的内行。

经过仔细研究,张凤认为以餐饮、住宿为主业的传统农庄经营模式已无法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走深度体验的道路”。她尝试在现代农业中加入教育元素,慢慢形成了以农事体验带动教育、旅游的经营模式,这种新奇的玩法让游客眼前一亮。她坦言,她在美国家庭农场兼职的经历,如亲子体验、员工团建体验给了她很多启发。

在此过程中,当地81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盟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成员平均每年有3万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除此以外,还能拿到一定分红。张凤还不满足,她的梦想是“打造浏阳黑山羊牧旅综合体”,“未来几年,公司计划养殖更多纯正的浏阳黑山羊,逐步延长黑山羊产业链,把浏阳黑山羊的名声与品牌推向全省和全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羊动力’。”

莫湘漪:

“85后”农场主的“田园梦”

(莫湘漪对农业和养殖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感情。)

时至今日,看着电脑后台不断飞涨的农产品订单,衡东县湘源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莫湘漪还是会经常想起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务农的场景。

年2月,莫湘漪出生于衡南县的一个小山村。一路披荆斩棘,好不容易进入事业单位吃上了“公家饭”,成功跳出了“农门”。但从小在田间地里长大的她,对于农业和养殖总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感情。年,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莫湘漪决定,放弃“铁饭碗”,重新入“农门”——她要回到衡东县大浦镇托源村,接手公公的水产养殖场。

“抛开家庭因素,我觉得人生不只一条路。重要的是,要体现自己的价值。”面对不解与质疑,莫湘漪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在各大网站投放基地销售信息、开通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当年,她养殖的鱼苗畅销省内外,销售额一下子提升了多万元。

一切向好,疫情却突如其来;道路封堵,鱼苗无人问津。苦苦支撑半年,公司亏损逾百万元。“传统的销售模式面临极大考验。”年,莫湘漪开始转型,一是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她把公司的成品鱼制作成腊鱼、口味鱼等放在网上销售,销路一下就打开了,“不仅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了,还顺路帮乡亲们带了货。”

二是走融合之路,依托临江靠水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莫湘漪重新修缮出一个农家乐景点,在园区里种上了脆枣、黄桃等水果,并饲养了孔雀、野鸡等观赏性禽类,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开了增收之路。“我们还计划与旁边的大浦机场合作开展‘空中观光’项目,让更多的游客在空中鸟瞰美丽新农村!”

大学生“夫妻档”:

返乡创业,立志在冬季吃到本地辣椒

(创业夫妻立志在冬天吃到本地辣椒。受访者供图)

“温度回升,品质自然就好了,辣椒大量上市中!”这几天,宁乡辣美椒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肖胜蓝忙得两脚不沾地,麻利地采摘、分拣、打包、发货……

湖南是辣椒种植大省和消费大省,但我省辣椒上市时间主要为5月至9月,“春节档,湖南本地辣椒供应极其稀少,一碗喷香的本地辣椒,成为不少食客的‘念想’。”肖胜蓝说。

正是瞅准了其中的商机,年,22岁的肖胜蓝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投身家乡发展产业,成为当地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他的动员之下,在深圳工作的妻子贺小贞也回到农村,两口子瞄准的目标,就是要填补冬季本地辣椒供应的市场空白。参加各类培训,到各地考察、与专家积极互动……经过9年来的不懈努力,两口子攻克了长沙地区冬季辣椒生产技术,并发展辣椒早春再生栽培技术,弥补了长沙市场11月至次年3月的本地辣椒供应缺口,实现了辣椒的全年无间断供应,成功走出了一条紧扣市场、依靠技术、适度规模、绿色高效、效益明显的精细农业发展新方向。

错峰上市的本地辣椒,成了市场上的俏货。“均价每公斤40元以上,比肉价还贵。没想到直播间一上架就秒光,吃货们对本地辣椒是妥妥的真爱。”肖胜蓝告诉记者,目前基地辣椒种植规模达亩,近六成订单来源于直播间,不少还是回头客。

如今,这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夫妻档”,还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年全国家庭农场示范案例。

记者手记

青春作伴好还乡,为“新农人”点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昔日,父辈走出去,迎潮而上;今朝,青年返乡来,踏浪而归。这朵浪花,是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是广袤农村的无限可能,也是个人价值与时代浪潮的同频共振。

乡村振兴大潮下,“新农人”队伍里出现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身影。有知识、有眼光、有资源,懂政策、懂市场、懂技术,是创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时代“新农人”的必备技能。

不甘平凡的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弄潮儿”,在他们的精心雕琢下,曾经凋敝的农村焕发生机。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故事在广袤的三湘大地出现、传递,串联起一副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画卷。他们好样的!

[$page$]

智慧兴农,他们化身“科技辅导员”

“手机种地”、无人机洒药……“科特青年”为乡村振兴添“智”

(在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紫湾村智慧水稻产业园,有序抛秧机正在作业。通讯员供图)

智能育秧工厂,无人机喷洒农药,手机上可以随时监控田间地头的情况,在家里就能“指挥”机械耕种、收割……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打开了新思路。科技兴农路上,一大批高校科研人员、年轻的企业技术人员、基层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农村,为智慧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潘显璇

“手机种地”降本增产

4月下旬,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紫湾村智慧水稻产业园,耕道交会处,土壤监测仪、天圻气象站等设备颇为醒目,一块块新整理好的水田里,刚移栽不久的秧苗长势喜人。

年,中联智慧农业(水稻)项目落户西洞庭管理区,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模式在这里成为了历史。

3月是早稻育秧时节,紫湾村的农民们在手机上登陆“智农云”APP,输入相关的面积、预期亩产等数据后,后台会分析给出具体的育秧方案,数据可以精确到具体品种的种子用量。

“育秧是在智能育秧工厂完成,工厂里安装有土壤、气象、水情、虫害等测报仪器,能迅速准确地将苗床的温度、湿度、水情、用肥等数据实时传输至大数据中心,实现秧苗的精细化管理,农民们看手机就能掌握秧苗长势。”中联智慧农业(水稻)项目经理奚伟介绍,早稻育秧从播种到移栽,全程可控,不受天气、气温影响,解决了传统育秧出现的“苗等田”或“田等苗”问题,实现育秧与移栽无缝对接。而后期的除虫除草、施肥、灌排等环节,种粮户们通过APP,同样能获得精准的智能决策,比如何时施肥、施肥量等。

据了解,中联智慧农业通过“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智能决策、机械操作、精准作业,让粮食生产得以节肥减药、稳产提质。

当然,作为新鲜事物,数字化种植在紫湾村推广时,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从事水稻种植十几年的种粮大户们看来,27岁的奚伟太年轻,他们更信任自己积累的经验。“去年,亩数字化示范田与传统经验管理稻田相比,每季亩均增产7%-11%,节约成本多元/亩。”奚伟告诉记者,一些种粮大户看到结果后,纷纷欣然接受数字化种植服务。奚伟认为,智慧农业是要让农事生产变得简单而快乐的一个行业,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乡村振兴的应势而为。

销售员也是“技术咖”

称重、溶解药水、调试机器,伴随着螺旋桨的“嗡嗡”声,5月5日上午,一架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从长沙县金井镇的一处水稻种植基地腾空而起,沿着规划好的地块航线一边飞行一边喷洒除草剂,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53亩稻田的施药任务。

“因为需要一边操作一边给客户讲解,这个效率并不算高。”操控这架农业植保无人机的,是长沙农邦农业机械销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蒋可超。应客户要求,当天他来到种植基地教农户使用农业植保无人机。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损坏秧苗,喷洒均匀,用量更少,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喷防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降低了人与药物接触的风险。近年来,购买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已成为不少种养殖基地的不二选择。

36岁的蒋可超是长沙人,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到一家农机厂从事销售工作,之后一直从事农业机械方面的工作。

蒋可超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代理销售的产品包括农业植保无人机、收割机、履带旋耕机、轮式拖拉机、有序抛秧机、插秧机等。“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虽然很多农民觉得这些农机设备好,但多少都会担心自己不会用或者用不好,只有让他们能轻松地学会使用设备,并且能及时解决售后服务问题,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愿意放心地购买。”蒋可超解释,因此农机厂家、经销企业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指导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工作。

“目前我拥有植保无人机培训教员证、植保无人机操作证、维修大师证等。”蒋可超坦言,从事这份工作以来,他经常参加厂家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从设备使用到客户培训,再到售后维修,他都得懂。

“我念书时,家里种了7亩地,农活很繁重,一有时间我就会帮家里干农活,农忙时节一家人累得够呛。”农民家庭出身,从事农机行业十余年,对于科技带给农业的变化,蒋可超的感受很是深刻,“而现在,长沙县大多数种粮大户,由于全程耕作都用上了机械化的设备,几个人就能轻松地打理七八百亩地,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高品质辣椒走上大众餐桌

5月6日,刚立夏的长沙,室外气温直逼30度。而在长沙县高桥镇的辣椒研究基地,辣椒育苗棚里的温度已高达40度,34岁的杨莎正手脚麻利满头大汗地修理辣椒植株侧枝。他戴着眼镜显得有点文艺,但娴熟的动作和姿态,看上去和普通农户无异。

杨莎是湖南省农科院的助理研究员,也是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今年即将博士毕业,博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年,研究生毕业的她成为了邹院士科研团队的一员,与辣椒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长沙县高桥镇辣椒研究基地的常客。

这些年,湖南湘阴县的樟树港辣椒声名鹊起,价格一路走高,上市初期价格甚至高达元/斤。樟树港辣椒虽然口味好、品质佳,但产量不高。物以稀为贵,这让樟树港辣椒难以亲民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邹院士的课题,正是要培育出一种较目前市场上普通辣椒品种更高端、优质、高产的品种,让高品质的辣椒能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杨莎告诉记者,她参与培育的“兴蔬皱辣2号”辣椒品种于年拿到了品种登记证,并且荣获了“科技兴农奖”,目前已在长沙、湘潭、常德等地进行大规模种植,帮助不少农民朋友增加了收入。

“种植户都反映该品种长势好,树型集中,产量高,辣味适中,鲜食口感好,比北方螺丝椒抗病抗逆性能力强。”让杨莎非常开心的是,就在这个“五一”假期,她接到了多个种植户打来的报喜电话,“兴蔬皱辣2号”辣椒5月初开始上市,专供徐记海鲜、费大厨等知名餐饮机构以及高端超市,批发售价10-15元/斤,不愁销路,经济效益很好。

记者手记

期待更多“科特青年”

为乡村振兴添“智”

想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强农是必由之路。技术本领过硬、持续创新的科技人才,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乡村期待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群众运用新型农业科技,使乡村产业走上绿色、生态、智慧、高效发展的新路。而如何让这些年轻的“科特派们”找到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是关键。一方面,需要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则需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自觉意识,让这些懂技术的年轻人们乐意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page$]

卖力吆喝,让“家乡味道”走出大山

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成了直播潮人,助力家乡发展

歌声绕梁唱山河,余音袅袅颂家乡。当下,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他们分享田野阡陌怡然生活之余,家乡的袅袅余音也通过短视频、直播间传到全国各地。三湘都市报梳理了几位湖湘大地上的直播潮人,看看他们如何用新手段推介家乡。

■全媒体记者黄亚苹

数千场直播让“临湘浮标”乘风破浪

(正在挑选直播商品的廖丹。)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桢用《题秋江独钓图》描绘出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景象。在湖南,不仅有一群野钓人与王士桢有着共同爱好,他们享受着繁星下波光粼粼的寂寞和鱼儿上钩时的喜悦;还有一群嗅觉敏锐的电商主播,把“湘北门户”岳阳临湘市的浮漂卖向全国30多个省市,“浮漂小镇”也借机完成了一场新的“穿越”。

5月4日晚,在快手主播“华鹭三嫂爱钓鱼”的直播间内,随着一句“秒杀产品已上架”的下单提示,天南海北的订单涌入直播间,镜头外的接单软件打印一张张快递单,不到10秒,个单价6.6元的野钓醒目尾漂便全部售罄,顾客不断留言“快加单”。

这是临湘市华鹭户外渔具商行创始人廖丹直播卖货的第五年,数千场直播的积累,直播间有了近50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7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