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天敌 >> 非常视角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花絮
红网时刻记者郭薇灿长沙报道
现在开始,让我们把眼睛从高大上的对非投资论坛上收回来,暂时忘记非洲的农业现代化、忘记气候变化与新能源开发、数字经济与创新这些大命题。
跟随镜头去看看会场实况吧!在为期三天的盛会里,不同的肤色撞出了哪些火花;去看看志愿者吧!他们是个青春靓丽的孩子,他们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论坛上架起了一座座语言沟通的桥梁;去欣赏一下文艺汇演吧!舞台上有你们最喜欢的《刘海砍樵》,还有《美丽非洲》,它会给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还有你们引以为傲的湘菜,让与会嘉宾赞不绝口。当然,每一个会场里,还有每时每刻举着相机和话筒的中外媒体记者们,将此次论坛盛况,嘉宾访谈实时传播给观众。
相信我,这些真的是论坛上无可比拟的靓丽风景!
花絮一: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在镜头里留下的精彩瞬间。
来宾在酒店大堂握手示好。
酒店礼宾司为来宾服务。
进入会场后,两位来宾进行交流。
与会嘉宾相互交流。
与会嘉宾相继进入会场。
看到记者的镜头后,与会嘉宾露出了微笑。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将精彩部分用纸笔记录。
花絮二:哪样小吃最具长沙特色?只怕10个长沙人,有10种不同的答案,臭豆腐、猪油拌粉……9月6日,糖油粑粑就被端上嘉宾们的餐桌。这是长沙糖油粑粑在本次论坛和嘉宾们第一次见面,自然赢得了赞誉声一片。据了解,本次论坛的食材还有很多的湖南元素,浏阳黑山羊、湘莲、洞庭湖银鱼分别以不同的做法与口感与嘉宾们进行味觉碰撞。
来宾们品尝酒店精心准备的晚宴。
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所使用的餐具。
打开盖子的手法也有细致标准
酒店总经理陈熙枸正在对所有参与论坛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最后的培训,“手不要碰到菜品,盘子要摆在客人正中间的位置……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花絮三:非洲嘉宾能欣赏《刘海砍樵》么?答案是肯定的,宴会期间还穿插了一些文艺表演,其中《刘海砍樵》又饱受了非洲朋友的赞誉,有非洲朋友不断冲台上竖大拇指。本次演出共有《炫舞中华》、《美丽非洲》等11个节目,包括花鼓戏《刘海砍樵》、湘剧《拜月记》等经典剧目。
开场舞《炫舞中华》,表演:杨茜茜、李凯等。
花鼓戏《刘海砍樵》,国家一级演员叶红、李左在表演。
京剧《穆桂英挂帅》,国家一级演员张璇在表演。
非洲歌舞《咿呀呀噢雷噢》,青年歌唱家:莫娟娟。
杂技《月亮》,表演:刘莎刘建平。
精彩的表演让嘉宾忍不住拿出手机拍摄。
嘉宾拿出手机记录精彩表演瞬间。
与会嘉宾认真观看表演。
花絮四:本次论坛上,有一股特别“清新的风”,刮起这阵风的是名年轻的志愿者,他们都是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在校学生。
湖南师大英语系的王一粟是本次大会的志愿者,在论坛上他共做了6次翻译,“有个塞拉利昂的外宾给我印象最深,他说generator,非洲口音重,我还没听明白,他直接用中文脱口而出“发电机”,原来他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中国学医,现在是一名儿科大夫,还会说一口不错的中文。那时我还没出生呢,非洲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除了英语志愿者,还有法语志愿者,每位志愿者背后都贴有对应的标识条,为来自国内外余名与会代表提供翻译服务。
开幕式前,志愿者们还一直练习着需要向外宾讲解的内容。
黄瑶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四的一名法语专业学生,经过面试选拔后成为了论坛的志愿者。
在记者采访与会嘉宾时,志愿者王一粟提供翻译服务。
花絮五:一台相机、两个镜头,身负40斤公斤,每天工作14个小时,这就是论坛期间摄影记者的日常。据说,他们一天需要拍摄张以上照片,回到家后还要再挑选最好的出来。还有时刻传播文字的记者,为了及时给观众提供最新鲜及时的会场动态,席地而坐,以凳为桌。身为记者,除了专业能力,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一定要有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的能力。
会议开始前,记者调试机器做好准备工作。
西装革履的非洲记者。
与会嘉宾向坚守在会场的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及时发出新闻,一位女记者蹲地写稿。
趁着空隙,疲惫的记者们抓紧时间席地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