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万物生灵甘肃简牍里的羊羊羊

发布时间:2023/5/14 18:17:52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文物简介

木牍1枚(出土编号:EPT59:AB),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长22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基本完整,正反两面均有墨迹,正面两行书写,从墨迹留白处可见两道编绳痕迹。从内容来看有缺简,应是原简册之一枚残简。该简属于官府往来书中的下行文书,大意是候长杨褒因私自安排隧卒并去卖羊,超过一日,属于严重渎职行为,且给部吏卖羊故意抬高价格,故受到张掖都尉府的追查,最终张掖都尉府发文给甲渠候,要求罢免候长杨褒和隧长张谭的职务。由此可见居延地区对戍卒管理的严格,同时也反映出在居延地区卖羊行为是普遍现象,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畜牧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阅“牍”延伸

羊是古代人民最为重要的家养六畜之一。我国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家绵羊是人类新石器时代以来驯化最为成功的动物之一。一般认为,绵羊最先是在伊朗西南部札格洛斯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最早驯化,时间为距今1万年前。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前-年)发现少量羊骨,但并不清楚是山羊还是绵羊。真正可以确知为绵羊的则是甘肃天水师赵村遗址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前-前年)墓葬和青海民和核桃庄马家窑文化(前-年)墓葬出土的绵羊骨。有学者研究认为,绵羊在中国地区的驯化时间大概为公元前-前年,地区大致是今甘肃和青海一带。而中原内地绵羊起源大致在公元前-前年,可能是从其他区域引入的。

木羊

图源张朋川《中国汉代木雕艺术》)

绵羊是家畜中利用价值很高的一种动物,能为人类提供多种畜产品。不仅可以供人们食用其肉和脂肪,还有奶制品,此外,毛皮可供人们制裘御寒之用,皮用于制作装盛物品的羊皮袋,羊毛除用于制衣外,还可用于织毛毯。即所谓“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披旃裘”。据简文记载和考古发现可证实,在两汉时期的居延边塞地区,人们已经利用羊毛来纺纱线,纱线正是织羊毯的必备材料。肩水金关汉简里有一枚简所记内容可能就与绵羊有关,即“毛羊一,夷”(73EJC∶)。简中“毛羊”一词,应是绵羊一类的羊。绵羊这一名称不知最早出自何时,史籍所见较早为《宋史》卷四九○《外国列传》:“(层檀国)畜有绵羊、山羊。”绵羊在文献中更多称为“白羊”,如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一书中“养羊”卷里所说的“白羊”实即“绵羊”。敦煌文献中的“白羊”也是指绵羊。白羊之称概因其毛白色之故得名,后名之“绵羊”,则是因白羊毛其质地、色彩和功用皆类似于丝绵之故。简中“夷”指刈除。若对简中“毛羊”为绵羊的推测不误的话,则此简所记就是绞剪绵羊毛之事。《齐民要术》是早期较全面记录养羊技术的书籍,总结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养羊经验。其中卷第六养羊篇就有详细的关于绞剪绵羊毛时间的记载。书中指出根据羊的生长规律和季节因素,白羊(即绵羊)的最佳铰毛时间分别为“三月”“五月”和“八月初”。羖羊(即山羊)的绞毛时间则为“四月末五月初”。

羊的主要作用集中在给人们提供肉类食物,被当作食物进行饲养,主要是在山区和牧区进行养殖。羊的合群性强于其他家畜,在放牧时,只要有头羊带领,羊群就会紧随其后,有利于放牧管理。居延地区在秦汉初期属匈奴故地,匈奴作为游牧民族,羊是其最主要的牲畜之一。也正是由于秦汉时期对西北等边地的经略,使得养羊开始在中原地区逐渐兴盛起来。

放牧图

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西汉时期,养羊业比较发达。居延地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养羊业的主要牧区。由于“水草丰美,土宜产牧”,故而出现了“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兴旺景象。养羊业的大范围普及带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史记·货殖列传》称:“塞之斥也,唯桥姚至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羊因此作为商品被出售。根据汉简记载可知,居延地区人们有关羊的买卖活动习见,每只羊的价格值“二百五十”“九百”“九百桼十五”“千”不等。从买方来看,有候官委派候史为官买羊,有尉史让士吏买羊。从卖方来看,有府君(可能是都尉)卖羊后买方尚欠羊钱若干,有候长私自叫隧卒卖羊。这些买卖羊的活动均登记在案。在买卖活动中有时还会发生一些纠纷,比如第十七候史由于没有按时为候官处买到羊,受到追查。

关于羊的饲养管理,《齐民要术》一书中对牧羊人的性格条件、牧羊时羊群起居的时间、住房离水源的远近、驱赶的快慢、出牧的迟早以及羊圈的建筑、管理和饲料的贮备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而羊群的生存环境在这些条件中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是绵羊还是山羊,都喜干燥、清洁的环境。潮湿、闷热的环境会让羊滋生各种疾病。因此,饲养羊时需营造干燥通风的环境供羊群休息,还要定时打扫圈舍内外的卫生,保持圈舍周围及运动场内环境卫生清洁。我们从汉简中有关羊的诸多记录里可以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居延地区人们就已经掌握了棚圈养羊的方法。如简文“治羊卷者卌人,人食斗三升”(EPT56:),记载了修治羊圈的人数达四十人,可见其饲养羊的规模不小。这种修治羊圈的行为属于省作性质,由官府提供膳食,每人食粮为一斗三升。说明了在居延边塞官府有大规模养羊的活动。

牵羊图

图源贾小军《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全集》

随着养羊业的发展,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黄羊是居延边塞的一种常见野生动物,戍边的人们为了改善伙食,他们想出了猎捕黄羊的办法,设计制作了专门的黄羊猎捕工具——黄羊夹。在悬泉汉简中也有关于羊肉的记载,即“羊肉四斤(节录)”(90DXC:94AB),说明羊肉属于河西地区饮食中的一部分,是当地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羊肉性味甘温,还被古代医学家认为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是理想的医食兼用补品。

敦煌马圈湾出土黄羊夹

除食肉外,居延地区民众对羊皮的使用也很普遍。在汉简中羊皮还有另一种称谓,即“羊韦”,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毛和无毛。羊皮为未去毛之皮,是制做裘衣的原料。而羊韦是去毛后熟制的羊皮。孙诒让《正义》:“宋绵初云:‘凡连毛者曰皮,裘材也,去毛者曰革,练治之革曰韦。’”《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郑玄注:“皮韦同类,取相近耳。”贾公彦疏:“有毛则曰皮,去毛熟治则曰韦。本是一物,有毛无毛为异,故云取相近耳。”

无论是羊皮还是羊韦,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可用于制作保暖衣物或生活用品。从简文“羊皮绔一(节录)”(EPT52:)、“羊皮裘一领受都内”(EPT58:)可知,以羊皮为原料制做的服装有“羊皮裘”“羊皮绔”等。裘即用羊、兔等动物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绔,古代指左右各一,分裹两胫的套裤,以别于满裆的“褌”。《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袴。”孙希旦《集解》:“袴,下衣。”汉简所见皮制裘衣和绔为羊皮,这是因为羊在居延地区是普遍饲养的家畜,其毛皮原料较易获得。简中言羊皮裘“受都内”的记载说明居延地区吏卒也从官府领取衣装。汉简中还有以“羊韦一枚为橐(节录)”(EPF22:11)的例子,“橐”即以布或皮革缝制的盛物袋子。简中之橐乃是用一张羊韦制成,价值三千钱。

狩猎图

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众所周知,祭祀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集体性活动。在我国古代流行的祭祀仪式中,几乎都无例外地用山羊作为牺牲,然后再以羊肉作为宗庙内的供品。《周礼·夏官》载:“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羊人,周官名,掌祭祀用羊牲的宰杀烹调。西汉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由此可见,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寓意着吉祥。《礼记·王制》曰:“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是说天子都是用牛、羊、豕三牲来祭社神、谷神,诸侯用羊、豕二牲来祭社神、谷神。不论是太牢还是少牢,羊都是“祭祀牺牲”的代表,说明了羊在古时被赋予成为吉祥的象征和重要的祭祀食品。

宰羊图

图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羊是一种本性驯顺的动物,也是与古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自出生起,便知“跪乳”,是一种祥瑞动物,受人崇尚。它身躯短小,肉肥美,皮可御寒,又能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因此受人青睐。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年。

[2]青海考古队:《青海民和核桃庄马家窑类型第一号墓》,《文物》年第9期。

[3]袁靖等:《公元前年-前年中原地区动物考古学研究—以陶寺、王城岗、新砦和二里头遗址为例》,《科技考古》第二辑,北京:科学出版社,年。

[4]高启安《敦煌文献中羊的称谓研究—以“羖羊”为中心》,载波波娃(I.F.Popova),刘屹主编《敦煌学:第二个百年研究的视角与问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出版,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5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