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夫妻俩本是北大教师,却隐居深山27年,富

发布时间:2023/5/27 13:13:03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诗仙李白曾归隐山林,在山水之间思考人生,观赏天地,感悟人生。而当有人问他为何要隐居山林时,他也是“笑而不语心自闲”,虽然没有说出内心真正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远离尘世间的烦扰,将灵魂安居于青山绿水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李白内心少了烦恼,多了自在。

人生如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那里有春暖花开,有高山流水,有自在逍遥。

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对夫妻放弃了各自的仕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毅然决然选择了一个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距离北京百公里外的大山深处。夫妻俩从此过上了远离城市文明的隐居生活。

那里没有电、没有网、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设施,更没有交通运输工具。虽然居住的地方很简陋,生活过得很贫苦,但这样的生活却让他们的内心安宁、自在悠然。而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之前,夫妻俩竟是人人称赞的北大学霸、教师。

北大才子遇佳人

王青松,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河北村人,祖辈世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出生寒门的王青松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和不懈努力,高中毕业后考进了信阳地委机要局,这也成为了他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王青松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一段古汉语没有标点,他看一遍就能记下来,这让他在机要局工作如鱼得水,他一天能记住个电话号码,并且能够对号入座知道是谁的。

经过机要局干部的训练,王青松最终如愿考上了北大的法律系,并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从北大毕业后,王青松选择留学任教。在这期间,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张梅。

张梅当时是北大的一名英语教师,两人通过相互了解、交流、相处,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最终走到一起成为了北大人人羡慕的才子佳人。

王青松不仅仅是一名学霸,还是国内较早的气功师傅和养生专家,对养生有着炙热的追求。仅在北京,就有超过一万人听过他的讲座,张梅当年也是他的忠实听众。于茫茫人海中,王青松一眼就看中了王梅。

携妻子隐居山林

养生为王青松带来了名声和财富,他很想往这方面继续发展下去。但在90年代后,随着“养生热”的“退烧”,他一下子从顶峰跌落低谷,在学校的境遇也急转直下。当时,王青松以单科和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北大哲学系汤一介教授的博士考试,但却被学校告知不予录取,第二年转考法律系博士,依旧不被录取。

在那一段时间里,王青松感到十分迷茫:“感觉自己像个风筝,被几万根线拉着,永远也飞不高”。不仅是王青松,妻子王梅也曾连续5年没有评上讲师。

尽管如此,王青松夫妇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挫折与困难而灰头土脸,他们懂得彼此内心真正想要的什么,并相互鼓励、支持着,携手同行。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王青松作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北大教师一职,携妻子隐归深山27年。

王青松带着妻子张梅,一直走、一直走,一路从繁华都城,走到百公里外的大山深处,承包荒山2亩,从此与世隔绝。夫妻俩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里自己搭建房屋、开垦荒地,亲自动手制作务农的工具,种了玉米、高粱、小米、大豆等农作物,还喂养了几十头黄牛和数百只黑山羊。这些作物、牲畜构成一个纯天然的生态链。

无污染的平淡生活

用王青松的话说,这山里唯一的污染就是偶尔飞过的飞机,还有一些外来者。夫妻俩非常珍惜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他们不接受任何污染源,雇佣帮忙干农活的工人,绝不能在这里留宿,平时也不能抽烟,工人吃过、用过的东西每天要全部带出去。

他们平时吃的都是自己种的食物,如果一定要外出,也会自备干粮,外面的东西一律不吃,哪怕是山珍海味,他们也会认为“有污染”;平时洗衣服、洗手、刷牙,也从不用洗衣粉、肥皂、牙膏,而是用草木灰、皂荚等替代。

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身处于碧水青山之间,闻到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清净与安宁,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长大,夫妻每天过得怡然自得。尽管当时家里所有人都反对,极力劝阻,甚至以断绝关系来要挟,但夫妻俩依旧初心不改,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是他们不孝顺,而是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夫妻俩的有个孩子叫小宇,张梅说:“当年促使他们彻底离开人群归隐山林是因为孩子,他们想给孩子一个无污染的成长环境。”而在大山里长大的小宇,3岁起就能去放羊、帮父母务农,他从小没有吃过药打过针,也从来没有出过山,没有看到过山外面的世界。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北大高材生的父母自然会很重视,除了语文、数学、英文的学习之外,父母也让小宇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这些书籍。

所以,别看小宇没有出过山,没有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课堂教育,但他也学习了很多知识。他每天半耕半读,上午学习,下午放羊,智力之外,他的体能也比城里同龄孩子强。不过,随着孩子的长大,王青松夫妇也担心,他们与社会脱轨的时间太长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回归社会

一次,小宇看到了从山外面来的生人,顿时异常兴奋,也非常好奇他们来自哪里,要去往何处。作为父母的王青松和王梅看到这一幕,内心很是内疚,因此在最近几年的时候有了准备回归社会的打算。

主要原因是想为孩子开设一个与社会交流的绿色通道,让他好好感受外面的大世界,把选择权交到孩子自己手里。

其次是现实的经济制约,从当年进山,他们大约花去万元,当教师那些年攒下的钱全部花光了,而在山里生活的这些年,他们的收入远远大于支出,到现在基本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由于经济能力无法维持现有的生活,夫妻俩也希望通过外界,把他们那些无污染的农产品销售出去。

回归社会后,夫妻俩首次接触到了网络,也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之处。而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王青松也是感慨万千:“我是停在一个地方不动的人,你们是周游世界的人。”

这么多年,王青松杳无音讯,只是偶尔活在同学的和学生的猜测里,出国了、出家了、自杀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青松的一个富豪同学得知了他的近况,随后不远万里找到了王青松夫妇。

当这位富豪同学看到:当年精致的西装革履,变成了破衣烂衫,板正的背头变成随性蓬乱,拿粉笔的手布满密匝的冻痕,缝里全是泥土的夫妻二人,顿时嚎啕大哭:“你们怎么变成了这样,你缺多少钱我都能给你,不能让北大的博士这么受苦。”

而王青松却说:“我听得出,他身在高位频临崩溃的压力,而他不知道,我内心有多富有。”

这次出来,王青松还有另一个目标,就是要把自己这么多年远离城市喧嚣、隐居山林的所感所想写成一本书,他说:“这次是冲着诺贝尔奖去的”。而这次回归在王青松看来,也是为了以后还能继续“桃花源”生活。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都是走着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而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山林,躬耕的快乐,是多少人想却没有勇气去体验过的。但王青松和王梅夫妇却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书写了一首无法让人读懂,又催人泪下的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7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