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后岗顾名思义,就是我家房后的一道岗子。它的面积不大,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它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岗子。
老家门前的一条路,岗子上面是耕地,大约也就七八十亩的样子。去房后岗,需出我家的门,向后面走大约米的样子,期间经过二伯、大大、峰哥家、二伯家的房厕的一条小路,然后再上一道大约45度、长约35米的斜坡,然后到达一个平方米左右的一块平坦的地方(这个地方原来是做打麦场用的,后来荒废了),接着再向上走一条长约40米左右的路,就到了房后岗。
房后岗对于我记忆深刻。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家里养了三四只山羊。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我就把羊赶到房后岗下面的沟里放.一边放羊一边在草丛里逮蚂蚱、捉蛐蛐玩,不经意间,村子里的广播就响了。我开始无意识的听《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刚开始小不懂得,广播上讲的是啥,只知道有这个节目。时间久了,在耳濡目染下,慢慢的我知道了这个节目,也能听得懂里面的节目了。也许就是那时候的熏陶,在我的幼小心灵里埋下了关心时政大事的基因,时至今日,虽然我是一介草民,但我仍喜欢看时政类节目,可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呀!
我不仅在房后岗放羊,我和姐姐还上房后岗打猪草。记得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亦或是星期天,我就和姐姐一人挎一直篮子带上镰刀,来房后岗割草喂猪喂牛。房后岗里到处是宝,各种杂草、刺槐树、毛构树、楝树等,应有尽有,虽然长得不高,但是很丰富。房后岗的狼尾巴蒿、勾勾秧、年年抓、老婆针(又名王八叉、毛锥)、苜蓿草、茅草、白紫草、洋槐叶(又名刺槐叶)、毛构树叶等杂草树叶,这些都是猪牛羊爱吃的草料。每天我和姐姐都要割一大筐,回家喂猪喂牛。尽管家里的猪牛吃这些草料远远不够,但是我和姐姐却尽力了。我们仍然很欣慰,因为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替父母分忧解难了。
房后岗也是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好地方。节假日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房后岗开火车(顺着一个大约70度的斜坡,从上往下坐在上面往下滑)、羊抵仗(有的地方叫斗鸡)、藏老闷(捉迷藏)、打弹弓、玩楝果枪、、老鹰抓小鸡等,别出心裁的游戏应有尽有。
房后岗掏鸟窝也是一大趣事。记得邻居二伯家在房后刚有一块亩把左右的地,他在地的四周栽了一圈的泡桐树。厚实的桐树叶子为鸟类提供了筑巢的乐园。加之房后岗还有很多的刺槐树,也是鸟儿筑巢的首选。每到夏天,而这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玩了的好去处。我和小伙伴们拿着弹弓,到房后岗转着找鸟窝,低的就相约着上树掏鸟窝,搞得跟不着就用弹弓打。我们每去扫荡一次,往往搞得鸟儿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我们毫无羞耻、惭愧、悔过之心,反而以此为乐为荣。见到鸟窝就打就掏,有鸟蛋带回家,捉到的鸟雏儿就自己带回家饲养。但是真正养活小鸟雏儿的没几个人。
房后岗与我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勤劳的父亲和母亲结婚前,就在房后岗的闲置山坡上栽了很多的刺槐树。大概有二三百棵树,占地二三亩。这些树父亲也没有刻意的去护理树苗,任其自生自灭。十几年过去了,这些树有的碗口粗细,有的直径约10多厘米。有的弯曲如弓、有的弯曲如牛索头、有的枝丫长满了树干、有的笔直笔直的。记得年盖灶屋的时候,父亲还去房后岗锯了几棵刺槐树做檩条或椽子。每到春天,各个刺槐树都铆足了劲,发芽开花,满树的槐花雪白一片,老远就闻见槐花的香甜味,用香飘四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勤劳的母亲这时就拿个篮子和一个化肥布袋,带上一根长竹竿,竹竿一端绑上一个镰刀,到房后岗捋刺槐花。半个多小时,妈妈就拉了一篮子一袋子槐花。然后回家,用开水一焯,再晒干。槐花饺子、槐花包子、腌槐花吃……..房后岗的槐花经母亲巧手一做,这些都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年修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时,干渠从房后岗经过,毁坏了我家一百多棵刺槐树,国家还给赔偿了一万多元呢!
如今的房后岗,大部分已经消失不见,少部分岗子还在,已经物是人非了。它变成了一条干渠把清澈甘甜的丹江水送往京津,为国家建设正做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