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日讯人生大抵都会有一个爱好,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喜欢养花,有的人喜欢运动等等,不一而足。王振范也有许多爱好,像摄影、品茶,不过,最让王振范心动的还是书法,一天不拿毛笔,他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写字是王振范最大的兴趣和快乐。书法同仁大多都知道王振范很勤奋,之前,虽然我也有所耳闻,但当我真正走进王振范的工作室时,却仍然感到惊讶。只见迎面一张大工作台,上面铺满了刚写的字,工作台旁,整整一摞书,与工作台同高,环顾四周,靠墙处竟然全是书。有人说,书法是文化的指纹,书法家离开文化的滋养就如同艺术只剩下技术而毫无风骨气韵。王振范酷爱书法,他更重视文化修养。每天,不管多忙,写字、读书、品茶是王振范的必修课。写字累了,泡一壶茶,或拿一本书籍,或拿一本法帖,静静的读,细细的品,安静而又惬意。事间万事万物,某种程度都是相契合的,互相融通的。一杯好茶下肚后,舌尖上不禁阵阵甜味涌起,沁人心脾,正所谓回甘,人与茶互相融合,“香、清、甘”都达到最佳状态;一件好的书法作品,让人赏心悦目,通过汉字的点画,结体,谋篇布局,感受到一种意蕴,是一种美的享受;书法是承载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工具,书写的过程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王振范出生于书画之乡山东省高唐县。从小,就爱写写画画,虽然那时还有一些懵懂,但对书法的喜爱,却是纯天然的。那时,村里有位大哥喜欢书法,逢年过节,这位大哥就给家家户户写对联,每当这时,王振范总是跟在后头看。看得多了,就萌生了自己动手写写的念头。那时候,因农村条件有限,买不着毛笔,他就把山羊胡子剪下一绺,再截一段高粱杆作笔杆,做成“山羊胡子”毛笔,学着写字。从此,“撸羊毛”成了村里人的一个笑谈。也正是这次“撸羊毛”,让王振范与书法结缘,一发而不可收。有了“撸羊毛”的经历,王振范的字逐渐在学校崭露头角,高中时,他就拿了全校黑板报比赛第一名。年,王振范参军入伍。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他被选拔到师里当放映员,同时,还负责部队的宣传栏。后来,又调到了英雄王杰的部队负责宣传工作,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王振范开始学习唐楷,专注于欧阳询,柳公权。从军26年,王振范走过许多地方,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要寻找当地的碑刻,临摹、学习;无论是在军分区当宣传科长,还是在长清武装部当政委,工作忙到再晚,也要每天练练书法,再休息。一路走过来,真草隶篆,王振范都练了,其中,楷书一写就是8年。那个年代,《兰亭序》不好买。年,王振范好不容易搞到一本,但是字很小,他就自己放大,然后贴到墙上,结果贴得四面墙上全是字,每天,他就对着墙临摹《兰亭序》。有一年,王振范去北京办事,正好碰上朋友要去拜访启功先生,一直对启功很崇拜的王振范也跟着去了。在启功先生家,王振范向启功讨教提高书法水平的方法,启功沉吟半晌,说了两个字,“临帖”。从此,这二字牢牢地刻在了王振范的心里,走到哪里,临帖临到哪里,平时,他的包里总是放一本字帖。王羲之的《十七帖》《聖教序》,王献之的《草书九帖》,他都反复的临,仅《兰亭序》就临摹了上万遍。每次买字帖,王振范都是买三套,办公室一套,车上一套,卧室里一套。因为崇敬二王,王振范斋号起名敬羲轩。王羲之的《书论》,王振范没事就翻,甚至都能倒着读。艺术之高下最终表现为境界之高下,而境界又以学养为最高。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王振范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年3月,年4月,王振范先后两次赴北京,先是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研讨会,后是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班学习,先后受到欧阳中石、沈鹏、刘炳森等名家的悉心指点。年至年,王振范又参加山东省书协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办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文字专业《文字训诂与书法文化》研究生课程班,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功底。多年生活工作在济南,王振范对这座城市非常喜爱,他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文化。每天,他在墨海中乘风破浪,用书法直抒胸臆,他更注重利用书法这个载体,用书法“写”齐鲁大地、写泉城济南,写济南的历史,写济南的泉文化。为此,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他把对这座城市的爱都融入到了创作中。年5月8日,央视《对话》栏目《万亿城市新征程·济南》播出,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用中国传统书法写就的“十问”让观众眼前一亮,行云流水、翩若惊鸿的书法与背后风光旎丽的大明湖美景相得益彰,展示了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王振范待人总是热情有加,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对名利的渴望。说话时总是带着微笑,走路时总是腰板倍儿直,在王振范的身上,艺术家的儒雅和军人刚健的气质相得益彰,表现在书法上则是飘逸灵动与苍劲有力共存。和王振范接触,会让人感觉踏实。我们认识多年了,平时也很少见,但每当见面时,一个微笑,一声招呼,就感觉那么近!对于书法艺术,王振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几十年来,王振范恪守以临帖为日课,平时,《十七帖》《聖教序》《王献之九帖》日课不离手。他追慕魏晋,宋元名家只读不临,集诸家之所长,注重法度与己意的融合。王振范多种书体皆佳,尤善行草。他的楷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继而追摹《宜示表》《乐毅论》《黄庭经》,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参以智永、米芾,尤得力于《兰亭序》《圣教序》和《十七帖》,集大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如今,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仍似青年般饥渴,问及创作,他说,当下在写《石门頌》《散石盘》,以求线条有金石气。书法强调多元结合,达到“和”的境界。王振范身上就有一个大写的“和”,他待人以“和”,做事以“和”,创作以“和”,“以和为贵、以美为境”。“和”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审美原则,也是做人最高境界。书、心画也。字如其人,着实不假。王振范简介王振范,字听泉,斋号敬羲轩,年出生于书画之乡山东省高唐县。济南市文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闪电新闻记者段嘉琪报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