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真事儿。
我的一个朋友是开绘画培训班的,主要面对学前年龄段的孩子。
在一次孩子和家长都出席的开学典礼上,他请了一个孩子和孩子家长到黑板前面,每个人,命题做画。
第一题,画太阳
孩子和家长都画出来了。
第二题,画下雨天的太阳。
孩子很快画完,家长费了点儿劲儿也画出来了。
第三题,画冬天的太阳。
孩子又很快画完了,家长就犯了难。
后面还有第四题,第五题,具体是啥,我也确实想不起来了,大约是生病了的太阳和一年四季的太阳吧。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命题,孩子画出来都没有压力,而家长却“一败涂地”。
很明显,我这位朋友这么做的意图,是跟家长说明保护孩子的灵感和创意的重要性。也让成年人体会到,自己失去了创造的灵感,当看到孩子表现出来的惊人创意时,别轻易去否定,请抱着欣赏的态度去接纳。
在大人的眼中,画得像就是对的,画得不像就是错的;按老师教的画就是对的,不按老师教的画就是错的;大师画的就是对的,理解不了大师的意图就是错的。
可是,画画这件事情,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对与错呢?
原本,绘画就是可以包容太多的想象、意象、灵感和创造的活动。越是孩子小的时候,越应该允许这些的存在,这是孩子未来精神世界的萌芽,让这小芽肆意生长而不是框在所谓的对错里,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延展的空间。
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
每每当我灵感枯竭,思维迟钝的时候,我都在感叹,原本我也是可以画出冬天的太阳的呀。
更令人惋惜的是,我大约总能回想起来,从有记忆的那个时间点,每长大一岁,都会丢失一些美妙的想像力。一路走来,不断的声音对自己说: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会这么不切实际?这样做是不对的、那样想是错误的!画成这样是会被人笑话的……
而我们大多数人,大约也都是遵循着这样的教导,一边遗失,一边长大的吧。
1
在我的记忆中,与这件事神奇地交织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名叫《暴力云与送子鹳》动画短片。也许是因为太阳和云朵离得很近,每当我想起这个画太阳的故事,就会想到这个动画片。
“送子鹳”就是白鹳,在西方的传说中,它们负责把婴儿送到千家万户。而“造”出小baby的是天上的云朵。他们用云朵一样捏出一个个小婴儿,放到包袱里,再由与他们一对一合作的送子鹳送到需要的家庭。
小baby里有人类的小宝宝,也有非常可爱的毛绒绒的小猫小狗。
可是,鳄鱼、刺猬、山羊也需要小宝宝呀。一朵孤单的异类阴云——Gus承担着制造些暴力宝宝的工作。
可就苦了搭档Peck,他的每次送子都是伤痕累累。Peck经历了被咬、被刺、被电等一系列的暴击,身心俱疲。可他还总是带着笑容回到Gus这里接受新的任务。
第一次看到一个炸了毛的大鸟支撑着飞到一朵灰色的云上面,强颜欢笑的样子,真的被感动到流泪。
这对搭档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但Peck对Gus的全心全力的支持和不离不弃既让人动容又令人汗颜。
最初以为是一个很长的故事里的一个片段,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部动画短片。
当我按图索骥去寻找其他动画短片的时候,才发现,有可能找回了一片遗失许久的精神碎片。
2
也许很多观众对动画短片并不是很熟悉。
这跟它们的放映渠道有很大关系,有些动画短片是长片的贴片,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在引进动画电影时,并不是同时放映每一部贴片。有些动画短片只在动画节上放映,或是直接放到网上播出,所以看过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