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习性 >> 榆林横山炖羊肉炖出塞上好味道
一方水土
炖出塞上好味道
——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
横山区的适度规模养殖场。特约通讯员李强摄
羊得吃着多种中草药长大,是不足一年或刚满一年的山羊,重量最好控制在12.5公斤到20公斤之间……
这不是在给羊选美,而是为一道佳肴选材。
这道佳肴便是横山炖羊肉。
8月10日,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国忠,被邀请去靖边县为一场婚宴掌勺炖羊肉。为了炖羊肉,王国忠特地从外地定制了一口直径1.5米的大铁锅,一次可以炖多公斤羊肉,一锅肉够招待人。
炖了40年羊肉的王国忠看到宾客酣畅淋漓地吃着,满足感油然而生。他说:“一般我们这有大型会议和百姓婚丧嫁娶等集会,都会请我去炖肉,看着大家认可我的手艺,吃完都说‘炖得香’,我就很高兴。”
在陕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吃的羊肉在陕北,陕北羊肉数横山。横山羊肉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它具有肉质细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和显著的保健功能,深受人们喜爱,是横山人的迎宾待客主餐。凡是来横山的客人都要品尝横山的炖羊肉。
被誉为“肉中人参”的横山炖羊肉之所以成为美食一绝,离不开它独特的烹饪技艺。横山炖羊肉按选肉、洗肉、切肉、去沫、调料、翻肉、出锅等步骤要点进行,香喷喷的炖羊肉出锅后,加入香菜或葱花点缀,让人垂涎欲滴。
年,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申报的“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远流长的“羊肉文化”
吃羊肉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古代,流传着很多关于吃羊肉的传奇故事。先秦时期,羊肉是一种只有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美味,一般老百姓饭桌上很难见到。宋朝的皇家规定:“饮食不要太多山珍海味,御膳房只用羊肉就够了。”而宋朝的大名士苏轼和羊肉的缘分也颇深,对做羊肉情有独钟。在清朝,羊肉的吃法被发挥到了极致,最著名的当数清朝宫廷的道羊肉大宴。而且,由于羊肉特别的地位,古人把很多美好的事物打上了羊的痕迹。比如“美”字,是羊大则肥美。《说文解字》载:“美,甘也,从羊从大。”而“羞”字,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描绘了一个人手里拿着羊,表示进献美好食物的意思。
横山区是羊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一个地方。横山多畜宜稼,水草丰茂,牛羊塞道,曾经是汉武帝屯兵蓄锐的牧马场,留有《五哥牧羊》的传说。旧时,横山人“裛其皮、食其肉”。每逢佳节,都要以羊肉为主食,谚语至今流传:“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九月九、家家有,荞面饹饦羊腥汤”;冬至时,家家要熬羊骨架,吃羊头,又叫“熬冬”;腊八吃焖饭,也叫羊肉丁丁饭;每到春节,大摆羊宴,吃至元宵节。“食惟羊肉”,是这里人们的饮食风俗。
横山羊肉为何与众不同?“这和横山羊肉生产的地域环境有关。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草原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降雨少,抗旱植物品种较多。这里的羊群以百里香、多根葱、铁杆蒿、沙葱等60多种香草以及富含蛋氨酸的苜蓿、大豆等为主要食料,羊肉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少,营养价值高。加之这里山大沟深,羊子采食时运动量大,羊肉脂肪含量较低、肌肉弹性好。”横山区文化馆馆长王平说。
横山羊肉不仅有着好品质,还有着好声誉。毛主席在年转战陕北时,曾在横山区魏家楼乡肖崖村住过6天。当时有个叫梁锦兰的房东,给毛主席送了一碗炖羊肉和小米饭,他吃后赞不绝口。
1年以来,横山成功培育了绒肉兼用的白绒山羊新品种,迎来国内外养羊专家和业内人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