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湖州善琏一笔一划写文化春秋,墨香四溢画神

发布时间:2023/10/2 16:39:52   
北京中医皮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161410.html
文房四宝有湖笔、徽墨、端砚、宣纸。湖笔,因“毛颖之技甲天下”、“紫毫之价如金贵”,而被誉为“笔中之冠”,自古为文房四宝之首,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被誉为“中国湖笔之都”。善琏出名笔,明孝宗弘治年间《弘治湖州府志》载有:“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颠浮屠,其卓如笔。”在这里,人们将蒙恬奉为笔祖。据说,在毛笔制作工艺方面,战国时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自秦代后,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在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在用兔毛的同时,大量地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作笔头,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据传这种改进就是蒙恬首创的。善琏在湖州城区东南30余公里处,这是一个宁静而淳朴的小镇,这里有着中国湖笔文化馆,以湖笔制作工艺和历史传承为主线,多支毛笔组成一道幕墙,馆内7个多功能展厅,详细介绍了湖笔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清末,善琏的笔工在上海、杭州、苏州、北京等地开起笔店。今位于北京琉璃厂著名的戴月轩湖笔店,是其中的一家百年老店,店中挂着“蒙氏遗风”的匾额。元朝以前,以宣笔最为有名,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笔,湖笔还没能成为文人墨客们的最爱。元代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奠定了毛笔之冠的地位。善琏湖笔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历代文人墨客的有力推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如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均在吴兴(即湖州)任过太守。他们能书善画,任职期间十分器重湖笔,对湖笔的选择非常严格,经常和笔工一起研究磋商,动手改制,不断提高制笔工艺水平。后来,唐代的颜真卿、北宋的苏轼、米芾、南宋王十朋都曾在湖州为官或居住,他们在书画艺术上都有较高的造诣,对改进湖笔技艺和发展湖笔业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尤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著名书法家智永禅师(王法极),曾寓居善琏永欣寺习字临书30余年,智永一生酷爱书法,写败的笔头足以积满五大簏,他将这些笔头埋于晓园,并亲题“退笔冢”,圆寂时抱笔而终,一时传为佳话。于湖笔的真正成名,湖州大书法家赵孟功不可没。赵孟选笔极为挑剔,据《湖州府志》记载,赵孟曾找人替他制笔,一支不如他意,便当即下令拆裂重制,直至满意为止。赵孟近乎苛刻的要求却保障了湖笔的质量,而元代湖州的一批制笔能手,如冯庆科、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都曾留名青史。赵孟本人对冯庆科制作的笔颇为钟爱,他手中那支握笔终日、日书万字不败的“妙笔”也随其字一起名扬四海。湖笔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人最喜爱的文具,与它考究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湖笔的笔杆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毛竹,它节稀杆直,竹内空隙较小,是制作笔杆的理想原料。湖笔的羊毫传统上只选择杭嘉湖一带所产的优质山羊毛。笔工们将这些优质笔毛料,按质量等级分类40多个品种。每一个品种之下,再分出若干小类,足见其精细程度。湖笔又被叫做“湖颖”,笔尖的锋颖在笔工中的术语叫“黑子”,只选用山羊颈部、腋下不易与外部摩擦部位的毛。拣毛工人把笔料按扁圆、曲直、长短、有无锋颖等特点,分为十个等级,分别用在不同的笔上,由此可见白居易曾经关于“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的说法绝非夸张。湖笔工艺操作纯系手工,主要工序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12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多道小工序。其中湖笔制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水盆一律由女工担当,她们一手拿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类在水盆中反复梳洗、整理并逐根挑选,按色泽、性质、软硬等不同进行一根根组合、分类,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然而再放在水里缕析毫分,剔除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扁而不圆的毛,其精细程度不亚于绣花。制笔工秉承“精、纯、美”的三义准则,一丝不苟生产出“尖、齐、圆、健”四德齐备的成品湖笔。古镇善琏,名因笔成,业因笔兴,文因笔昌,人因笔慧。善琏湖笔经过几十代人传承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这个小镇上,子从父业、妻拜夫师、母带儿徒、四代同堂的“湖笔世家”十分普遍。如今,善琏镇从事湖笔作坊及个体经销户的有近百家,从业人员达余人,年产湖笔万余支,湖笔已成为善琏镇的一大传统手工艺产业。善琏湖笔制作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笔,它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吴道子笔下飘逸的衣带,赵孟笔下美丽的洛神,还有文徵明清秀的小楷,郑板桥刚劲的竹子,都是湖笔写就,千秋留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7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