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很少有留胡子的,所以对胡子也没什么特殊的感情。但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古人在胡子上下的功夫,是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
在古代,胡子就是一个男人的标志,一个不可缺少的道具,高兴的时候,会捋胡子;不高兴的时候,会吹胡子;思考的时候,会捻胡子;无聊的时候,会揪胡子……简直就是一个万能道具。甚至,胡子还会成为一个人的名片,比如长了一副修长的胡子,那这个人多半像关二爷一样德高望重;如果长了一副虬髯络腮胡子,那这个人多半像张三爷一样脾气暴躁;如果长了一副稀稀拉拉的山羊胡子,多半摆脱不了穷酸气;而如果长了两撇儿鼠须,那也可以肯定这个人爱耍小聪明,境界不高……
为了说明胡子的重要性,咱先来看看寇准的故事。
寇准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数得着的名相了,在知名度上也跟包公、海瑞是一个级别,粉丝无数。这位寇相爷出身名门,十八岁即高中进士,一路飞黄腾达,刚过三十就做到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所有的人都在为这颗政坛新星的崛起而欢呼,连小寇自己也觉得宰相的位子非己莫属了,得时刻做好上任的准备。
可让小寇失望的是,一连准备了好几年,也没见皇上跟他提升迁的事儿。这种事儿又不能去问,急得小寇抓耳挠腮。这时,有人给他传话了:“小寇啊,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国家也是有规定的,圣上说了,你是个好宰相,就是年纪太小了,再等几年吧。”(宋王巩《闻见近录》:“寇忠愍为执政,尚少,上尝语人曰:‘寇准好宰相,但太少耳。’”)
小寇一听,原来如此,看看历任宰相,哪个不是胡子一大把?再看看自己,虽然胡子有几根,但离“德高望重”的程度还差得远。那时候又没有增毛剂,韩国的植皮术也尚在启蒙阶段,怎么办?小寇不愧是一代名相,这点小事休想难得住他——既然在外形上拼不过你们,那我就在颜色上下点功夫,“乃服何首乌,而食三白,须发遂变”。即采用民间偏方,服用何首乌、三白,生生把漆黑发亮的胡子吃成了白胡子。“这下皇上不会再嫌我年纪小了吧?”从此,小寇就带着一把白胡子招摇过市,希望皇上能看到自己的“变化”。
事实证明,只要你有变化,领导早晚会注意到的,没过多久,小寇就顺利地坐上了宰相的位子。
把黑胡子变白可以向领导表明心迹,那黑胡子是不是就不吃香了呢?当然不是,把白胡子变黑同样能达到效果,比如元朝的史天泽。
史天泽自幼跟随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战,出将入相五十多年,为大元帝国的建立创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人总是会老的,胡子也总是会白的,到七十岁的时候,忽必烈望着老史花白的胡子,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老活到这岁数真是不容易,国家为了报答你们这些有功之臣,特地建了一大片宫殿,想让你当个总管,你看怎么样?”
老史一听,这不是杯酒释兵权吗?虽然我到这个岁数也该退了,但人和人不一样,我还有一大把力气等着为国效力呢,哪能这么快就撒手不管了?于是老史一句话也不说,回到家就让儿子准备药水,连夜用毛笔把那把花白的胡子染得漆黑发亮,看上去比孙子还年轻。
第二天上朝,忽必烈一见老史的胡子,以为花了眼,再仔细一看,是黑的,没错!难道几千年来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返老还童丹终于炼成了?
老史见忽必烈这么兴奋地看着自己,也没想瞒他,就开门见山地说:“返老还童丹还在研究中,你就别兴奋了,我这个是我昨晚用药水染黑的。”
忽必烈这才回过神来,责怪他说:“好好的胡子你染它干什么,一点个性都没了。”
老史不慌不忙地说:“昨天我照镜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胡子全白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老了,不能再为国效力了。我一想,这怎么行呢?我才刚刚为国家奉献了五十年,怎么能这么快就老呢?所以我就把胡子全染黑了,陛下您看我现在是不是又年轻了?”
忽必烈被感动得眼泪湿了好几条毛巾,感慨地说:“要是大家都能像你这样,我大元帝国何愁不强盛!”便又让老史多干了几年宰相。
看到了吧?只要在胡子上下点功夫,就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那么,在这两个故事里面,胡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按理说,把胡子变白和变黑,都不能改变寇准和史天泽年纪太小和太大的事实,但皇上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态度,只要你表达出强烈的、不可阻挡的为国效力的愿望,什么规定,什么原则,什么论资排辈,统统靠边站!
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胡子作为男人的标志,更不能随便处理,所以当小寇和老史为了报效祖国把胡子不当胡子的时候,皇上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感动,就算违背自己制定的制度,也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全天下人一个榜样!说白了,皇上看中的不是胡子,而是你的态度。
正如老米卢说的:“态度决定一切!”
说到这儿,又想起了那位倒霉的老侍卫颜驷。有一次,汉武帝去巡视侍卫营,看到一位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侍卫,心想:“侍卫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还有个走路都走不稳的老爷爷?”就问他怎么回事。这位老爷爷就是颜驷,他说:“这没什么奇怪的,其实我从你爷爷汉文帝的时候就开始当侍卫了。”汉武帝又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也没提拔,颜驷说:“文帝的时候重文,可我只会武;景帝的时候爱用老人,可我还年轻;陛下您爱用年轻人,可我已经老了,所以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这位颜驷也真够倒霉的,历经三朝都不得志,可惜,可怜,可叹。但“怀才不遇”这个词儿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词儿,如果颜驷能像寇准和史天泽那样积极一点,向领导表达自己阻挡不住的为国效力的决心,没有一个领导会拒绝的。可这位颜兄却只是在那儿等,政策不对路就干耗着,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呢?
前几天看到一个古代的小寓言,也很有意思。说的是一个楚国人,碰到一个猎人,猎人刚捉了一只山鸡,楚国人没见过,以为是一只凤凰,就花大价钱买了下来,准备第二天献给楚王。
这只山鸡可能是自尊心太重,自己明明是一只山鸡,却被人当作凤凰,情何以堪?当晚就羞愧得一命呜呼了。第二天,楚国人一见“凤凰”死了,急得两眼一黑,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逢人就哭,说自己献给楚王的“凤凰”死了,自己也不想活了。
那时候虽然没有网络,但小道消息也传得极快,这事儿没几天就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心想,“凤凰”虽然没看成,但这人忠心可嘉,值得表扬。便把那人召到宫中,重赏他比买“凤凰”还多十倍的金子。
这个寓言很有意思,你给领导献假的“凤凰”没关系,你的“凤凰”死了也没关系,只要你能让领导感受到你蓬勃的、浩浩荡荡的态度,就足够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