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本土蒙古族的头戴和汉族的三寸金莲

发布时间:2023/10/10 12:12:46   

蒙古族的头戴和汉族的三寸金莲有联系吗?听起来,一个是戴在头上的,一个是穿在脚上的,一个是蒙古族的,一个是汉族的。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很微妙的关系。

头戴顾名思义是戴在头上的。

曾经蒙古族人家娶媳妇、聘姑娘,总要做一副华丽的头戴,在结婚时戴在姑娘的头上,一是传承蒙古族风情、文化,二是装饰作用。在一首蒙古族歌曲中唱到:“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每当我哼起这首歌,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蒙古族女性身着蒙古族服饰,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画面。

蒙古族妇女的头戴主要分为“达如勒嘎”(头戴)和“希布格”(连垂)两个部分。细分这两大部分,蒙古族头饰可分为发箍、后屏、护耳、垂饰、马鬃、耳坠六件。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衣冠之国”的美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衣冠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女人有钱戴在头上,男人有钱用在马上”这句话说的就是蒙古族头戴。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的一个活化石,蒙古族头戴一直保留至今。在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礼场合,总能看见身着华丽头戴的蒙古族女子,每每亮相总会让人眼前一亮。

蒙古族女人头戴多采用红珊瑚、银子、绿松石等原料制作,这与蒙古族的观念有关,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不像汉族人那样积累财富,而是把自己的牛羊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这样既显示出富有,也便于保存和迁徙。蒙古族人喜欢红色,贵重的红珊瑚正好吻合他们这一习俗。蒙古族姑娘出嫁的时候,父母必须为她做一副头戴,无之不能成婚。一副好的头戴,价格是相当昂贵的,从头戴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贫富。一般家庭的女子或小伙子成亲,只是配备重约三、四斤,价值约三、四百个银元的头戴,而富家女子出嫁或小伙子娶亲都要配备重约十几斤,价值可达上万个银元的头戴,这样贵重的头戴,往往要以几群好马或白山羊才能换取。但头戴无论昂贵还是廉价,都是蒙古族已婚妇女必备且不可随意离身的,只有到夜晚入睡时方可将头戴解下。平常若是随意取下,会被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和邻里客人的不尊敬。

蒙古族女性古有“头不露发”的习惯,特别是结婚后的女子更为讲究。未出嫁的女子都留有一条独辫,垂于身后。只有在出嫁的前一天,在隆重的婚礼上,德高望重的长者才会为其梳头额吉,举行庄严的分发仪式,仪式上将姑娘的一条发辫散开,顺着两鬃梳成两根辫子,然后在辫子上系戴由新郎送来的华丽贵重的头戴,就此华丽的头戴就是蒙古族女人的一生,不可或缺的东西。

蒙古族妇女头戴分别叫达如拉嘎和希布阁,均为蒙语。达如拉嘎有“压迫”“镇住”之类的意思,希布阁是“用泥抹住”的意思。都跟头戴风马牛不相及,为何成了头戴名称呢?相传,成吉思汗时各部落交战不息,相互争抢牲畜、妇女以据为己有。为了防止俘虏的女子逃亡,在她们的辫子上拖一条椽,在脚上抹一团泥,逐渐就变成:希布阁,连垂;达如拉嘎,头戴。这与郁达夫所说的领带是原始东方人加在西方人身上的刑具是类似的。怕俘虏来的女性偷偷逃走,便打一些金属饰物戴在其头上。这东西十几斤重,戴在头上走不快,还有铃铛声的响动,只要逃跑就会被发现,所以叫达如拉嘎。其实,头戴对蒙古族妇女来说,还不单纯是装饰,在蒙古族的传统里,头戴是姑娘结婚时娘家给的嫁妆,而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姑娘往往都嫁得很远,那时结婚是没有结婚证约束的。婚姻都是包办的,如果婚姻不幸福,嫁出去的姑娘如果要逃跑,试想头上戴着十几斤重的头戴,能跑到哪里。那时交通不发达,回一趟娘家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头饰被蒙古族女性看做是自己唯一的娘家人,寄托着对亲人的全部感情及思念。因此蒙古族头戴有着特有的意义。

三寸金莲指的是鞋、脚。

三寸金莲,最早出现于宋代,是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

三寸金莲,一般指女人的缠足,我们老家通常叫裹脚,裹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在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上,所谓的女性美就是要体现出她们“阴柔”的一面,就是娇小、柔弱、娴静以及要有柔和的曲线等等。自“小”而言,樱桃小口、瓜子脸、杨柳细腰都是女性美的特质,至于脚也不例外。宋代以前虽未出现裹脚风俗,但以女足纤小为美的观念,却是存在的。

女子裹脚,完全改变了女子的风采和步态,古代封建思想下,女子地位很低,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需要照顾家庭,因此对女子进行裹脚,能够限制她们的行动。裹脚后,脚部失去平衡,身体的重心等都会挪到臀部,因此女子裹脚会让女子的臀部变得圆润和挺翘。因为缠足,大脚趾承担了整个身体的重力,时间久了女子会固定这种站姿,而这种站姿会让女子显得十分端庄典雅,走路也显得婀娜多姿,产生了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缠足风俗产生之后,之所以能够愈演愈烈,风靡全国,经久不衰,离不开当时社会上的审美意趣,人们无不以裙下纤纤作弓样为美。

小时候顽皮淘气,村子里有好多裹脚的老奶奶、老大娘。她们从来不拿重物,走起路来总感觉婀娜多姿、风姿绰约。我特别好奇,甚至还埋怨过我的奶奶:“为什么不给我裹脚?我也想像老奶奶那样走路。”奶奶生气地说:“哪有蒙古族人裹脚的,等你长大了,就给你戴一副头戴,20多斤重,看你还想不想裹脚了。”邻居家李奶奶,有一双典型的三寸金莲。淘气的我只要看见李奶奶,必定会跟在身后学她走路。有时看见李奶奶坐在树荫下乘凉,我总是好奇地围着她,李奶奶长,李奶奶短地叫个不停,其实就是想看看她的小脚。李奶奶总是支支吾吾的,实在没办法了,她就生气地说:“有啥好看的?丑,臭。”为什么李奶奶不给别人看她的小脚?为什么李奶奶觉得她的小脚丑呢?李奶奶没文化讲不出其中的道理,只能唉声叹气地讲裹脚的过程。

李奶奶含泪哽咽着说她裹脚的经历,5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催着她的奶奶给她裹脚,奶奶心疼她,一直不给她裹脚,到了6岁时,她的父亲对奶奶发了脾气,说不给她裹脚是不想让她长大嫁人了,大姑娘长一双大脚,谁敢娶她。实在没办法,她的奶奶只好给她裹了脚,裹脚那天,奶奶哭着拿出三尺白布撕成三寸宽的布条,又拿来一个碗摔烂,把烂碗片收起,就开始裹脚了。她奶奶把烂碗片放着四个脚趾逢里然后死劲儿把五个脚趾头向下摁,五个脚趾全部摁好后用撕好的布条死劲儿一层一层地裹,李奶奶就撕心裂肺地哭。刚裹上的时候,她根本不敢走路,每隔10天,她奶奶就要解开看,然后再紧一次,这样过两三个月拿掉脚缝里的烂碗片,继续用布条裹,这时也能下地走一走了。直到脚畸形后,脚背弓起后,就算裹好了,最后做上一双小鞋穿上,就成三寸金莲了。随着身体越来越重,李奶奶走起路来也就“婀娜多姿”了。为的是让李奶奶长大了能嫁人,嫁人后要三从四德。于是就有了那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民间俗语。

讲到这里我们就能说蒙古族的头戴和汉族的三寸金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代之所以给蒙古族女孩子戴蒙古族头戴,有束缚女子的意思,之所以给汉族女孩子裹三寸金莲,也有束缚女子的意思。由此,也足以见得,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活得有多卑微!

如今蒙古族头戴又盛行了,许多蒙古族家庭都想给自己的孩子做一副华丽的蒙古族头戴,办一场传统的蒙古族婚礼。而汉族的三寸金莲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彻底废弃了,成为历史。应该向那些曾经为我国废除裹脚这一习俗作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峥登,准格尔旗人,现供职于乌海市乌达区第一幼儿园。地地道道的蒙古人,喜欢蒙古文化,传承蒙古文化。脚下染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时光流淌不息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吧

准格尔旗发布《夜读》栏目全新回归!欢迎新老朋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号:zgeqrmt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8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