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

山魂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守山人

发布时间:2022/12/18 0:27:17   
北京白癜风网上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编前语: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年10月12日,我国公布了首批国家公园名单,大熊猫国家公园位列其中。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仅是对珍稀物种的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时代的一道“必答题”。

成都既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样本城市,肩负着保护熊猫家园,坚持绿色发展的国家使命。打好熊猫牌、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做好公园城市这篇大文章,检验着成都这座超大城市的城市智慧和发展雄心。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有一群鲜为人知的人,他们如同秘境之魂,守护着身边那片珍稀的净土,足迹踏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山魂

——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守山人

主笔:王继飞记者:李慧颖

从祭山到爱山,从狩猎变为守山;

从青涩到迟暮,一腔热血巡护山间;

从攫取到开发,探寻人与自然和谐之道;

他们,巡护山林二十载,只为守护大熊猫的生态家园。

远离都市,远离繁华。

有过苦,有过痛,有过泪,有过笑;

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我们将目光投向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守山人,探寻坚守背后的故事。

▲大熊猫

成都市区向西北约90公里的光光山,是野生大熊猫的乐园。

10亿年前,光光山就已露出海面,为都江堰市的最高峰,海拔米。

站在山顶,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如画图般徐徐展开:

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包括核心保护区约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平方公里。

这里虽然山峦重叠,人迹罕至,近0米的垂直高差,对人能产生强烈的震慑和压迫感,却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乐园。

据统计:

脊椎动物有种,占全国总数的8.2%,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羚牛……

维管植物有种,占全国总数的10%,包含古老的孒遗植物珙桐、水青树……

(视频:生物多样性)

年,都江堰市成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年,作为首批走进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都江堰管护总站的梁红英与她的同事们,开启了漫长的守巡山生涯。

▲梁红英

今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

21年来,有一群守山人在默默坚持。

曾六次登顶光光山的向导刘素康,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青山依旧雄壮,而他已从壮年走到迟暮老人。

望着左耳已有些失聪的老向导,望着自己撒下青春热血的绵绵山峦,51岁的梁红英眼角有些湿润,她说自己百年之后,“想变成一株小草,融入大山的怀抱。”

11月初,天阴蒙蒙的,细雨如丝。

都江堰龙池半山腰一处废弃的建筑里,几位身着迷彩服的村民正在清点物品。

地上,摆放着锅、碗、壶、青菜、蛋黄派、睡袋等行李和口粮。

还有一桶白酒。

山里温差大,白酒,是用来御寒的。

头发有些花白的刘素康,将绑腿紧了紧,抬头看了看路旁的山。

山上苍翠浓密,几乎不见路。

等会,他和几位村民,就将背着物资,带科考队员向深山进发。

这次,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聘请刘素康为向导,去找寻大熊猫“小核桃”和“琴心”踪迹的。

年底,圈养大熊猫“小核桃”和“琴心”在龙池山上同时放归大自然。

一年前,电子定位器电量耗尽。要想确认大熊猫的健康状况,就只能进山查看。

这一去,将是好几周时间。

(视频:刘素康)

向导刘素康:“我要一直爬,爬到我爬不动为止”

刘素康早已记不清,这是他第多少次进山了。

“从年开始,到年,我带他们(科考队)已把虹口龙溪的山都走遍了。”刘素康话语中透露着自豪,“光光山我都登顶过六次!”

刘素康的老家在虹口深溪沟,屋后便是原始森林。年以前他靠打猎、伐木为生。年,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现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打猎、伐木被逐渐禁止,他便在政府划分的种植区域内务农,去城里打工。“种厚朴这类的草药,每天打点零工。”这样的改变让刘素康很不适应,但生活还得继续。

▲刘素康

年一次偶遇,将刘素康拉回了这座山里。

“当时我们第一次到虹口核桃坪巡查时偶遇刘师(刘素康),闲谈中发现他为人诚实,对山地熟悉,野外生存经验丰富。”作为首批走进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梁红英回忆着与刘素康初次见面的场景。

保护区初期巡护目的,是摸清“家底”,通过粪便去查清大熊猫的活动范围。

年4月,第一次野外巡护,刘素康被临时聘为向导。

那次巡护,梁红英记忆深刻:

遭遇蚂蝗围袭,一个个像魔鬼似的,摇摆着头朝着腿上“蜂拥而至”,让她至今想起都心惊胆颤;

首次发现大熊猫粪便,兴奋中去寻新鲜的,偏离线路迷路又遇大雾,方向全失,军心大乱;

……

还好有刘素康。

“都别乱动,静等雾散。”

刘素康声音响起,一锤定音。慌乱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带着巡护队员化险为夷,“一战成名”。

21年来,刘素康“守护”着巡护员,也耳濡目染对山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是索取,而多了一份守护的爱。

“我就喜欢和他们一起巡山,找熊猫粪,看羚牛、猕猴、珙桐、杜鹃花……从以前偶尔一次看到,到现在越来越常见,我就觉得很开心!”

尽管现在已到花甲之年,左耳有些失聪,但身体还硬朗的他不顾子女劝阻仍要继续。

“我要一直爬,爬到我爬不动为止。”

▲大熊猫

猎户杨良坤:“花熊你走得了嘛,紧到吃”

想一直爬下去的,还有由向导转为巡护员的杨良坤。

前方的林子里一阵哗啦啦,似乎有什么动物。

杨良坤加紧了脚步,悄悄朝声响处走去。前面不远处,三坨饱满的“长圆锥”躺在草丛中,还冒着热气。

“花熊粪!它应该还没走远!”这场偶遇,让杨良坤心中一喜。绕着林子向前走了一段,一只大熊猫正坐靠在一个大竹笋边,用力撕咬着。

那是年,在虹口土坡坪海拔米科考时,向导杨良坤看到的景象。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很懊悔。“我们(向导)走得快,科考队员要记录数据,落在后面。我没有相机,也没有智能手机,没法拍照,失去这难得的机会。”

“你走得了嘛,紧到吃。”离大熊猫20米开外,杨良坤嚷了嚷。

大熊猫看了他一眼,爬起来就走,很快消失在丛林中。

杨良坤生在深山,长在深山。父亲生病行动不便后,11岁的他便开始分担家庭重担,种雪山大豆,挖笋,狩猎,茫茫山林曾是他的猎场。带上大米、小锅和猎枪,牵上家里的狗,在山里一走就是好几天,

“打野猪、山羊。”

八十年代,二十多岁的杨良坤第一次当向导,带着当时的林业局科考队员进山里,他发现这群人有点怪,“都是城里人,来大山里一待好几天,记记写写的,也不知道图啥。”

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不能砍树、不能狩猎、不能挖笋……“禁止我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违反了还会罚款。”杨良坤心中也曾有过抱怨和不解。

但多次参与野外巡护后,“绿水青山”、“生态保护”这些词在杨良坤的脑海中变得具象:山更绿了,野生动植物繁盛了,“感觉很有生气。”

▲巡山中的杨良坤

年,杨良坤从向导转成二郎庙巡护站的巡护员,每月工资多,一周一轮换,要完成公里的巡线。“这些人(巡护员)吃这么多苦,就是想保住这片山,给这些动植物一个安稳的家。我理解了他们,也想成为其中一员。”

他打心里更爱这片山了。

前两年,老屋旁种的重楼(一种药材),被豪猪啃吃了,前后损失约元。

“吃都吃了,还能怎样?”面对曾经的“猎物”,杨良坤选择报告森林公安,“把它们往山上赶一赶就好,它们也是生命啊。”

(视频:杨良坤)

年过半百的杨良坤一说起巡山的事情,总是眉飞色舞,语气轻快。现在,一旦发现动物,杨良坤会第一时间掏出手机,躲起来悄悄拍照,在他的手机里,保存着各种动植物的照片。

他说,他的孩子们向往都市的繁华,去城里打工了。

“我们算是对大山最熟悉的人了。我就想一直干下去,直到管护站不再需要我。”

▲巡护员巡山途中

还有曾经的猎户元青(化名)。

年11月,当地村民元青被反盗猎联合行动组在狮子林逮了个”现行“时,他正在安置猎套:用线压住竹子,在地上巧妙设计机关,利用竹子的弹性套住猎物。

经过现场教育,元青意识到了问题。

当年12月,利用对猎套的熟悉,他被请去龙池管护站上方密林进行地毯式搜索,清除一切捕兽夹:那里,是圈养大熊猫“小核桃”、“琴心”放归前的适应地。

至此,元青成为了管护站的“线人”。

反盗猎、反非法采集,只是野外巡护的工作之一。管护站不仅需要向导刘素康、巡护员杨良坤、线人元青,也更需要专家型的人才。

朱大海有着一长串的头衔: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拔尖人才。

但他更喜欢被称为植物专家。

“行走的植物百科全书”是众人对他的赞扬。整个都江堰片区记录的高等植物0余种80%以上他都认识。

说到巡护,这位以特殊人才引进到都江堰管护总站的江西人,有一肚子话说。

(视频:朱大海)

植物专家朱大海的生死十日

朱大海有写日记的习惯。

翻开他的日记,密密麻麻记满了每次巡山科考时的心得体会。

比如,年6月9日,他写道:“深夜三点过,我趴在床上,记下我跑野外以来最惊险、最艰苦、也最狼狈的一次经历,以及生死关头时的感悟。”

生死,对于巡护队员来讲,面对的几率是要大很多的。

9年后,朱大海再次面对生死,他取名为“生死十日”。

年5月,朱大海带领一支10人队伍,进入核心保护区光光山探路,这是5.12地震四年后的首次。

尽管他曾三次登顶,但震后山体变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艰险远超预料。

▲巡山科考现场

预计12天的行程,每人背负近60斤的物资。

“那次,我们什么都经历过了。”朱大海回忆说。

拍照记录时滑倒,左手被尖石划出一道深口,鲜血直流;

没有桥,齐腰深的水也只能趟,双腿泡得白肿;

下雨怕发洪水,半夜起来两三次查看水位;

遇堰塞湖,只能找独木棒架一架,“像水上漂”。

手脚并用爬超80度的陡坡,不时有石头滑落;

躲避不及有向导腿被砸中;

……

第六天下午5时许,登顶。下山途中,冷雨与雾同起,能见度不足5米。全身都被淋湿,冷得发抖,勉强找了个平坦之处宿营。

“这地方,零星长了些不足10厘米的高山杜娟和杂草,根本没有搭帐篷的材料,也无法生火做饭。”

用登山杖支起彩条布,算是帐篷,胡乱吃了点干粮,钻进各自睡袋,准备睡觉时,天降大雪,十分钟不到就积了厚厚一层。

半夜,积雪压垮了帐篷,贴在队员们的胸口上。

大雪封山了。

第七日,被困中。

“当时已经连续吃了4顿干粮,大家的胃都特别难受。”

冷,难受。孤寂在蔓延。

山里无信号,只有一台卫星电话,供每日给局里报平安。

作为领队,朱大海承受巨大的压力,他要保证每一位的安全。

第八日清晨六点,天,终于放晴,可以下山。

一位队员晃动手机,突然找到微弱的信号,大家赶紧打电话向家人报平安。电话那头听到一声“喂”,信号便已断掉。

拿相机准备拍下队员表情的朱大海,看到这样的场面:四位七尺男儿,听到喂的一声时,泪流满面。

朱大海也没忍住,悄悄转身,拭去眼角的泪水。

……

毫无疑问,巡护是一项辛苦又危险的工作。

▲龙池管护站

“山下是5G时代,山上连电话都打不了。”朱大海所在的龙池管护站,条件最艰苦,无电无水无信号。“去年才牵进来一根网线,能上网,打不了电话。”电靠太阳能,阴雨天缺电就只能早点钻被窝。

炉火忽明忽暗,朱大海凝望着窗外。刚过七点,天色已暗,他就准备回屋睡觉了。

凌晨六点,朱大海朦朦胧胧睁开眼,小心钻出睡袋,稍不留神,睡袋上的凝水就会滴落到身上。“山上气温低湿气大,再冷一点,睡袋上都是薄薄一层冰。”

但比起野外,能在房间里睡,已是莫大幸福了。

▲朱大海

朱大海不是没打过退堂鼓。他的爱人,是向导刘素康的女儿。当时小朋友生病要动手术,需家长签字。妻子拿不定主意,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朱大海。等朱大海从野外巡线回来,小朋友都已出院回家了。

妻子见到他,哭着问,“你为什么要干这一行?”

朱大海的胸口,顿时像炸裂开了一样。

被妻子灵魂拷问后,他曾跑到领导那提出辞职。但回家睡了一觉,又后悔了。

“还是舍不得。”

每年四月,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的开花季。

远远望去,如白鸽展翅。

▲珙桐摄影\朱大海

朱大海迷恋这些动植物。巡线时,发现一株稀有的勺兰,能让他开心好一阵。

刘素康还记得他与朱大海的一次巡线历险。在一处名为“牛吃水”的地方,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的主要伴生动物——羚牛。

羚牛行踪极其隐秘,难见真容。那次,他们见到了一群。

最壮硕的羚牛体重接近四百斤。它们悠闲自在的喝水散步,沐浴着阳光,嬉戏打闹。

▲羚牛

朱大海看入迷了,他拿着相机拍着拍着,就朝羚牛走去。刘素康一把没拉住,“你不要命了?”

一头成年羚牛发现了他,低头冲了过来。“感觉地动山摇样。”刘素康拍了拍朱大海,两人会意向后狂奔。

哪是牛的对手?眼看越追越近,两人急中生智,爬上了一棵大树。羚牛在树下转了好几圈,才离开。

或许正是看中了朱大海对山的痴,刘素康才将女儿放心嫁给了他。

动物专家尚涛:“森林并不如想像的好,除非你是真爱。”

对山痴迷的人,远不止朱大海一人。

被称为“铲屎官”的赵衡,研究生学历,管护总站学历最高的人。她在野外见到粪便,就两眼放光:凑近观察色泽,扒开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是藏酋猴的,中午还吃了猕猴桃。

赵衡满意的笑了,好像此时与动物产生了共鸣。十多年来,赵衡从未在野外遇见过大熊猫,但她通过研究熊猫粪便,能看出许多信息。

(视频:赵衡)

还有管护总站科研所所长尚涛,动物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5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