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生活环境 >> 一只羊和四个人的守望人民资讯
“你还是别问了,我不想让别人了解这些。”我一愣,看到了那双自尊又倔强的眼睛。
文/蒋文龙
监制/张凤云
编辑/闻人君
高雅
美编/刘念
唐凯总是眉头紧锁,似乎有什么心事。
“家里还好吗?”我问。我的问题带有诱导性,因为我已经得知他的儿子是个渐冻人。这种病至今无法医治,只能眼睁睁看着活到25岁左右。
“还不错。”唐凯小心翼翼地回答。很明显,他不想触及这个问题。
但我不想让他回避,单刀直入:“那儿子的病情有否好转?”
“你还是别问了。我不想让别人了解这些。搞不好会让大家感到矫情。”
此时,我分明看到了唐凯眼睛后面隐藏着的自尊和倔强。他的普通话低沉而标准,一听就是老北京的味儿。
“那我们就聊聊天吧。”我故作轻松。
这是在杭州,一个酒店的大堂。我跟唐凯认识3年以后,这天,他终于敞开心扉,让我走进他刻意保护着的家庭。
他的讲述解答了我这些年一直存在心底的疑问:因为家庭原因,他完全可以不去横山挂职,但他为什么要走出这一步?精神动力究竟在哪里?
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就像电影“蒙太奇”。不仅唐凯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而且他的前任牛启连、后任秦爱民和任晓军,都浮现在我眼前,组成一座雕像。而正中间,就是那只白绒山羊。
我一边聆听一边记录,视线几次模糊不清。
这一天,我们从晚上8点一直长聊到凌晨。
牛启连:从放养到圈养
在人们的认知中,陕北偏僻、贫穷、落后。一根牧羊鞭、一件羊皮袄、一曲信天游,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但不为人知的是,山羊吃草时是连根拔起,以致水土流失严重,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20世纪末,陕北一带出台“铁律”,实施封山禁牧。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当年羊的存栏量猛跌40%。
榆阳区小纪汗乡黄土梁村民万治田最早跟着老牛做试验。图中玉米为老牛从中原地区引进的新品种。
放养,将破坏黄土高原植被;但禁养,又要影响老百姓生计。两难的选择让榆林当地手足无措。
“能否将放养改成圈养?”牛启连从北京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一到榆林,就大胆抛出这一设想。当地干部和农户将头摇得像拨浪鼓:把羊圈起来养,一年四季都得喂食,青黄不接时还不得饿死?
牛启连的“牛脾气”上来了。这个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将研究和专业搁在一边,开始到处请教、求证养殖问题。
当时,秸秆青储养畜在中原地区已经相当成熟,但陕北地区仍然“老方一贴”,家家户户都种老玉米,羊吃了不仅“清汤寡水”,还“一饥两饱”。老牛的想法是“以种为养”,引进高产新品种,适时提前采收玉米,再把活秆用青储的办法加以保存,让羊能长年吃到青绿饲料。
但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新品种能否站得住脚?提前采收玉米会不会影响产量?秸秆青储后口感发酸,羊不爱吃怎么办?
老牛决心用事实说话。他动员思想比较开明、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农户首先做实验,结果,采用地膜和穴播技术,高秆玉米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丰收。
用什么设备加工饲草呢?老牛到北京、河北等地到处打探,发现市场上的设备“又笨又贵”,于是决定自己动手,进行研发。他与当地技术人员日夜共同探讨,亲自绘图,改进达47次之多,最终研制出一款加工设备,不仅能够加工畜禽饲料,还可以加工粉条、豆腐、黄米糕,十分实用。这款设备后来多次在陕西省内获奖。
为了提高羊种经济性能,老牛又安排人到内蒙古等地购买种羊。因为经验不足,谈判陷入僵局。老牛得知后,当即从北京辗转一天一夜赶到现场,谈妥合同又立即驱车赶往公里外的牧场羊圈清点装车,再连夜颠簸多公里,将只种公羊拉回到榆林。衣服几天不洗不换,全身又脏又臭,老牛却笑得合不拢嘴。
杂交后的陕北白绒山羊身价陡增,羊绒产量翻了两三倍,仅此一项,每只羊就可增收40多元。这一羊种后来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优良新品种。
从青储技术引进,到饲草加工设备研发,再到羊品种改良,老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10年间,远途搭客车,近路骑摩托,他跑遍了榆阳、横山、靖边3县60多个乡镇多个村,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
没有培训教材,自己编写;没有培训老师,自己充当。第一次培训,等了老半天,来了6位农民;第2次提前通知,到了11个人。但不管人多人少,老牛一笔一画,绝不马虎。一次现场培训时,看到农民对青储玉米秸秆将信将疑,他顺手拿起一块,塞进嘴巴就嚼起来:“谁家的羊不吃,我老牛全吃。”结果大家哄堂大笑。
横山区城关街道办沙坪沟村曹又鹏原来是贫困户,现在养了只羊,每只养可卖元。
“铁板一块”的传统放养终于慢慢被舍饲圈养取代。在老牛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一个秋季就建成了个青储窖池。羊的存栏量也迅速恢复。
但是天妒英才,年,老牛被检查出脑神经瘤,不得不回京接受开颅手术,此后几经反复,于年在痛苦中告别人世。
术后休养期间,自知“来日无多”的老牛不顾医生叮嘱,身体稍好就往榆林跑,即使在神志恍惚之中,仍叨念着“病好了还要去榆林”。直至与世长辞,老牛放不下的,始终是那只他倾注了10年心血的羊。
唐凯:从抓生产到抓品牌
患病之后,老牛开始考虑扶贫工作的接续问题。在组织推荐的人选中,老牛一眼相中了唐凯。在老牛生命的最后1年多时光里,医院陪他,帮着端茶倒水、穿衣盖被。听着病榻上老牛对榆林的一往情深,唐凯觉得,老牛是在把他珍爱的扶贫事业托付给自己。
老牛找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路子,但如果后继无人,就可能前功尽弃。特别是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市场在哪里?怎么能卖个好价钱?一想到这些,唐凯就心急如焚。
年,“华能”决定选派干部前往榆林横山挂职。唐凯眼前一亮,觉得时机终于到来。但特殊的家庭情况,又很快“浇灭”了他的念头。
唐凯儿子两岁半时查出患有肌营养不良症,医学上称为“渐冻人”,一般寿命不会超出25岁。从上幼儿园开始,唐凯每天背着儿子上学,但三年级以后,儿子就只能休学在家,需要有人随时照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病情逐渐加重,连上厕所、洗澡都要两个人协助才能完成。进入生理发育期之后,儿子不愿异性帮助,因此更加离不开唐凯。
真可谓“忠孝难以两全”,唐凯陷入深深纠结。踌躇多日,唐凯终于鼓起勇气,决定跟妻子“摊牌”。结果妻子十分理解,鼓励说:“去吧,就当我们为家人做善事。”
岂料祸不单行。这边组织刚确定人选,唐凯的父亲恰恰又查出了肾癌和静脉栓塞,虽然年龄原因只能保守治疗,但母亲怕家里随时出现变故,到时“远水难解近渴”。唐凯反复分析,反复解释,终于打消母亲的思想顾虑。就这样,带着对老牛的承诺和对家人的愧疚,唐凯一脚踏上了黄土高原。
到了横山,唐凯一方面完成“规定动作”,为贫困村修桥、铺路、建水窖、装路灯,但另一方面把更多心思用在品牌建设上。他认为,给钱给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只有“竖”起了品牌,才能一劳永逸,将“输血”改为“造血”。
横山的每一只羊子都戴上了耳标,可追溯、可监管。图为当地干部正在扫码。
羊肉也要做品牌?千家万户的羊肉怎么用同一个牌子?唐凯一面聘请浙江大学专业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并抓住每次机会虚心学习求教。夜晚没有干扰,他就铺开规划文本,逐字逐句琢磨,想方设法衔接,最终亲自动手,编写完成了配套的实施方案。
岂料万事俱备,却发现“横山羊肉”商标早已被人注册使用。没办法,唐凯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对方进行沟通协调。但对方不肯松口,唐凯只能注册了“陕北横山羊肉”商标。
“横山羊肉”在陕北一带小有名气,因此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为了确保品牌利益,唐凯又东奔西跑,到处考察论证,多方比较价格性能,最后终于让横山羊都挂上了“身份证”。
在横山挂职副县长的两年时间里,唐凯几乎每到周末都要回到北京。开始横山的干部群众有些不解,后经知情人告知,原来,他的儿子早已辍学在家,每天睡在床上无法动弹。每上一次厕所,都要两个大人帮忙,累得气喘吁吁。更要命的是洗澡,儿子有了性别意识,不愿女性插手。唐凯每周回到北京,就是为了给儿子洗一个澡。
年6月4日,“陕北横山羊肉品牌发布会”在西安正式召开。当年,横山羊肉的价格就比周边县区每斤高出1元。
年底,在恋恋不舍中,唐凯结束挂职回到北京。单位领导征求意见,准备给他调整工作岗位时,他婉言谢绝。他觉得,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任务,现在万事刚刚开头,自己留在扶贫部门,更有利于整合资源,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破题:从设计到市场
唐凯回京次年,横山通过国家验收,退出了贫困县序列,家登记在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但贫困的帽子摘掉了,并不等于“华能”的帮扶画上了句号。
接替唐凯到横山挂职的人叫秦爱民。他出身平原,不熟悉高原地理,结果一到横山就吃了个“下马威”。这天,秦爱民到最偏远的双城乡调研,路程中山路蜿蜒,弯道一个接着一个。不到1个小时,他就感到胃里“翻江倒海”、虚汗淋漓,终于紧急停车,吐了个“昏天黑地”。此后,他接受教训,随车携带晕车药和塑料袋,硬是在短短两个月内,走遍了19个乡镇,访问了近50个贫困村、10多家农企,把全区羊产业发展情况摸了个遍。
面对唐凯刚刚拉开序幕的品牌建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秦爱民决心发挥专业优势,将产品追溯作为重点,树立品牌信誉。
当时,追溯项目已经有专业公司承接,但因为涉及活体,程序开发人员无所借鉴,因此,第一版产品侧溯源App上线后,使用情况很不理想。用户不愿使用,开发者一筹莫展。
无奈之下,秦爱民赤膊上阵。炎炎夏日,膻气冲天,他来到羊肉加工车间,从活羊进厂到产品入库,仔细观察屠宰中的每个环节,反复琢磨工人的操作习惯、强度,有时在屠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最后终于研发出适合屠宰场使用的溯源数据流程。当新版App上线之时,工厂里的师傅们发现,这个一天到晚“泡”在车间里的“程序员”竟然是副区长。
有了溯源支撑,“横山羊肉”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年,横山羊子饲养量和羊肉价格再创新高,全区羊产业增收两亿多元。
年12月底,横山迎来了新一任挂职副区长任晓军。当任晓军从秦爱民手中接过“火炬”,一看整整10页纸,密密麻麻写满了“华能”接下去要干的各项工作。
任晓军面对的,是品牌运营的深水区:统一的品牌设计有了,产品追溯也已日趋完善,接下来“横山羊肉”品牌要落地,真正走向市场,还必须有个统一的标准,让广大养殖加工企业“心悦诚服”地接受、使用。
“华能”花钱干什么别人都无法干涉,但要让当地企业使用公用品牌,还要按照标准生产加工,这绝不是件简单的事。任晓军发现,他不仅要面对政府部门不解的目光,更回避不了当地企业或明或暗的抵制。
年4月,“陕北横山品牌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成立,任晓军兼任董事长。他的设计思路是,在横山选择一家羊肉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华能”在榆林市投资设立的产业扶贫基金,以投代补,与当地龙头共建分装中心。分装中心将作为“引擎”,通过标准制订、推广、服务等,完成羊肉商品化过程,进而推动产业整体提档升级。
以投代补?进入民企?当地许多干部不以为然,任晓军却十分坚持:扶贫资金如果采取传统办法进行补贴,就很难与品牌扶贫的目标达成一致,而通过基金的方式进入民企后,政府既可以通过资金监管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且一旦发现情况就可随时退出,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
前面的疑虑刚刚平息,有人又提出新的担忧:“既然是‘华能’投资组建的产业扶贫基金,为什么不能让品牌运营公司自己建一个分装中心?”言下之意是,这里面会不会涉及敏感问题?
任晓军耐心解释:“品牌公司是国企。我们要做的是推动产业发展,而不是去跟民企抢市场。只有民企不愿干,或者干不了的产业链断点,我们才应该义无反顾去做弥补。”任晓军要求品牌公司至少在短期内不求盈利,只做服务。
但是有些企业思路不一样,当面不反对,但暗地里抵制。在他们看来,“横山羊肉”是公用品牌,只有自己的企业品牌才能“基业长青”。
面对不解和疑惑,任晓军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苦口婆心地解释。他将企业请到办公室,关起门来“一对一辅导”,从“母子品牌”到相互赋能,常常一谈就是半天,直至对方心悦诚服。
目前,横山羊肉分装中心已经确定落户“香草情”公司,万元基金投资已经通过投委会表决。在任晓军推动下,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关系,并且正在着手开发速食新产品。
接下来,追溯系统要提升、社交电商App需要搭建、品牌推广需要落地、相关人员需要培训。任晓军还希望建立横山羊肉面馆的全国连锁店,通过与餐饮的无缝对接,彻底打响“横山羊肉”品牌,同时也把更多横山农产品带到全国。
任晓军从未有过如此的忙碌,也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每天,他都像“打了鸡血”似的,起早贪黑,不是带队去外地考察、学习,就是在当地调研、培训,常常一两个月都难得回家团聚一次。
“最近,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横山,我们准备通过建设饲草种植和羊饲养基地,支持冷链物流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打造产业链。”
今年1月10日是个星期天,任晓军告诉记者,当地的气温低得惊人,达到了零下27摄氏度。他没有办法外出走访企业,只能待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梳理思路。
农民日报脉动工作室出品
作者简介:
蒋文龙
人生的每一点感动,都是精神的一次冶炼。
本文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