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羊 >> 山羊的形状 >> 兔说金瓶梅,送礼圈的必备之物鲥鱼
在《金瓶梅》中有两样比较奢侈的食物,一样是鲥鱼,一样是鹅,是当时的送礼行贿必备之物。基本上收到或者吃到这两样食物,那必定会关系着大事。就稀有奢侈程度而言,鲥鱼比大鹅要略胜一筹,因此在书中出现的次数不及大鹅频繁。
书中第一次出现鲥鱼是刘公公为答谢西门庆替他摆平了私用皇木盖房子的官司,而送给了西门庆“一头猪,一坛荷花酒,四十斤糟鲥鱼,两匹妆花缎子”,我们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有个类似的性格,都很喜欢显摆,二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潘金莲喜欢在任何人之前显摆,西门庆则有所收敛,只在自己的一帮哥儿们面前显摆。
西门庆收到鲥鱼后,转头就送了应伯爵两尾,应伯爵得了后,欢喜的不得了,立刻将两尾鲥鱼转送了兄长应大一尾,余下的一尾又让老婆用刀切下一段来送给了嫁出的女儿,剩下下的部分则切成小窄条存在罐子腌起来,留着款待贵客,或者偶尔嘴馋时蒸上一两片打打牙祭。
每二次出现鲥鱼,是在韩国道老婆和弟弟通奸的官司被摆平后,韩国道带了,“一坛金华酒,一只水晶鹅,一副蹄子,四只烧鸭,四尾鲥鱼”来拜谢,但是显然此时西门大官人府上的糟鲥鱼还有许多存货,而且貌似他也并不怎么喜欢吃鲥鱼,于是推辞了一番后,只留下了“鹅酒”。
第三次出现鲥鱼,则是商户黄四为了答谢西门庆借给周转银子,而送来“一盒鲜乌菱、一盒鲜荸荠、四尾冰湃的大鲥鱼、一盒枇杷果”。此时,吃货应伯爵眼冒星星的感叹道,“真不知那黄四是从哪里剜过来的,还有人活到死,不知这是什么东西的哩。”后来在抢吃鲥鱼时,感叹道,“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吃到牙缝里剔出来都是香的,公道说,就是朝廷此时也没吃上哩。”
在《金瓶梅》中应伯爵可谓是个很有见识的吃货,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身世,他本来属于富二代之列,正常发展下去家境应该不亚于西门庆家,但是后来他自己做生意赔了本,过成了破落户,和被李瓶儿在西门庆面前嘲讽的“只你每日吃用稀奇之物,他在世几百年还没曾看见哩。”的蒋竹山不同,他是有见识的,正因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好吃的,而自己的日子又总是在温饱线上挣扎,应伯爵才在美食面前显得愈发贪婪失态。
在《金瓶梅》中凡是大宴,必定有鹅,鹅在明朝席面上的地位,便如同火鸡在感恩节上的地位一般重要和显赫,(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乡试上下马宴,只有上席才可以用鹅。)可以说,在宴席上吃鹅,吃的也是身份和地位,而送礼时,一旦有了鹅,也必定是事关重大。
当然,肯定会有人反驳,《金瓶梅》里明明交代过这是发生在宋朝的故事啊,不错,不过,这本书只是引用了《水浒传》里潘金莲的故事做壳子,在里面填充了属于明朝的故事,正如同时明朝官员为了越制吃鹅想出的伎俩,那就是把一只大鹅身上摆上鸡头、鸡爪来冒充鸡。(明朝王世贞在《觚不觚录》记载道:“御史毋食鹅”“进子鹅,必去其首尾,而以鸡首冠葢之。”)
我们从武大郎售卖的“炊饼”一物的名字便可看出一二来,“炊饼”本名蒸饼,因为《水浒传》写的是宋徽宗年间的事,要避讳宋仁宗赵桢的名字,所以改叫“炊饼”,但是只叫了大约一两章,后来各种像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和玫瑰鹅油烫面蒸饼等各式各样的“蒸饼”的名字就堂而皇之的出现了。
元宵节时,圆社(即蹴鞠社)的人来给西门庆送礼,礼品是一只烧鹅,两瓶老酒。西门庆与吴月娘闹别扭和好时,孟玉楼牵头众妾们筹款三两一钱银子办酒席庆贺,首先也要安排小厮买上鸡鹅嘎饭,而在孟玉楼和潘金莲、李瓶儿小聚在一块吃私房菜时,配制就减成了一只猪头下酒。
后来,在书童讨好李瓶儿请求她在西门庆面前说情时,给李瓶儿送的礼则是“一坛金华酒、两只烧鸭、两只鸡、一钱银子鲜鱼、一肘蹄子、二钱顶皮酥果馅饼儿、一钱银子的搽穰卷儿”,鸡鸭鱼肉和酒齐备,这明显是按一顿酒席的规模采办的,李瓶儿在收礼后,便立刻差了丫头拿了酒杯摆了桌大快朵颐了起来,最后剩下的残食还让书童打包到送到了西门庆家的铺子里,让伙计们大吃了一顿。在西门庆给相好的林太太送寿礼时,则送的是“一副豕蹄、两尾鲜鱼、两只烧鸭、一坛南酒。”
在西门庆和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儿满月宴上,吴月娘的丫头玉箫给情人书童偷拿了四个梨,一个柑子和一壶酒,而李瓶儿的丫头迎春刚给官哥儿的奶娘如意端来了“一盘子烧鹅肉,一碟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能在宴席上特意拿取来的自然是稀罕之物,以奶娘如意正奶着官哥儿来看,她的伙食自然不会差,但是烧鹅肉对她也是稀罕之物,而在明代,玉米刚被从国外引进种植,产量不高,也属于稀罕之物,鹅油玉米面的蒸饼即使在西门庆家也不是常常能够吃到的,所以要特意拿来,以免手慢一步被抢食光了。
至于玉米面蒸饼,为什么要用鹅油起酥而不用猪油,一方面是因为鹅油比猪油更加轻薄细腻,起酥口感更好,二也是因为鹅油比猪油更珍贵,用珍贵的鹅油来搭配珍贵的玉米面,能让这道点心更上档次。
在西门庆如日中天,乔大户想要和西门庆攀亲家而邀请西门府一众妻妾赴宴时,上的第一道菜便是水晶鹅,韩国道因为西门庆帮他媳妇和弟弟摆平了官司来答谢时,送的礼则是“一坛金华酒,一只水晶鹅,一副蹄子,四只烧鸭,四尾鲥鱼”,这礼送的,不可谓不重,妥妥的可以治上一上席了,不过好歹是挽回了两个亲人的脸面和性命,在西门庆推辞了一番后,只留下了“鹅酒”。
在西门庆到了东京之后,与蔡太师府中的翟管家礼尚往来时,先送了翟管家“一匹黑绿云绒”,翟管家之后派人回礼了“金缎一端,云纻一端,鲜猪一口,北羊一腔,内酒二坛,点心二盒”,此时,王经(翟管家纳了王经姐姐韩六儿的女儿韩爱姐为小妾)正好要去太师府给韩爱姐送家中做的鞋脚,西门庆便又给了他两罐家乡土特产玫瑰饼,让他带去太师府,转头就把翟管家送的羊和酒送了崔尚书,把猪和点心送了何公公,呵呵,如果在猪肉和羊肉上悄悄刻个名字的话,没准兜兜转转一圈,还能收到自己亲手送出去的那一只。
西门庆升官后回到清河县为了迎接何千户(何公公的侄子),送下程时,送的是“半口猪、半腔羊、四十斤白面、一包白米、一坛酒、两腿火熏、两只鹅、十只鸡并许多油盐酱醋。”这来自上司的关照,可谓是无微不至了。
在后期春梅发迹,帮助孀妇吴月娘了断了一桩官司后,吴月娘则给春梅送了“四盘下饭,一口鲜猪、一坛南酒、一匹纻丝尺头”作为酬谢,这时升为守备府夫人的春梅已经过的相当阔绰了,可以随意拿出“顶皮玫瑰酥饼”和“腊烧鹅”来款待前来说项的薛嫂,见了吴月娘送的礼之后,只收了“猪酒下饭”把尺头退了回去,还打赏了前来送礼的玳安一方手帕、三钱银子。
到了春梅生日时,吴月娘又打发人前去送礼,这次送的是“一盘寿桃,一盘寿面,两只汤鹅,四只鲜鸡,一坛南酒。”以吴月娘自己生孩子都要减免接生婆的接生费来看,这礼可是相当隆重了,看来是真要笼络住春梅当大靠山了。
这就是所谓的利益循环圈,权势轮到了谁头上,自然就有宴席高配的鹅送到谁嘴边了。